倫敦大進擊:Churchill War Rooms
這次到倫敦,黃校長原本想要到倫敦近郊小旅行,看看Bath & Stonehenge。我對於stonehenge非常感興趣,但最後因為火車票貴到一個嚇到我們(50 pounds per person),加上天氣一直都很溼冷(我連皮衣都用上了,房間裡還在開暖氣,跟去年夏天的天氣真是天壤之別),大家每天都無法自己的睡到自然醒,所以很幸運的,在週末睡到自然醒無法到stonehenge的下午我們終於去了Churchill War Rooms!
三月底到London,在Webminister地鐵站裡看見了Churchill War Rooms的海報,當時正從柏林回來沒多久,對於二戰的訊息很有fu,我們便想說下次來倫敦一定要去看看。Churchill War Rooms位在St. James Park附近,它的入口還故意堆了沙包,製造出戰時的氣氛,而且相當隱密,沒有事先查好位置或是有smart phone在手,真的很容易錯過。它是倫敦少數收費的博物館,學生票也要13 pounds左右,但真的走完一圈,我們都覺得很值回票價。
Churchill War Rooms 包含兩個部份:Churchill Museum and Cabinet War Rooms.1939年9月1號,德軍入侵波蘭,隨後法國和英國便向德軍宣戰。1940年5月,Churchill成為英國首相,建造了這個地下堡壘,在此領導英國對抗德軍直到最後的勝利。在這個位置建造Cabinet War Rooms,其實是“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的險棋,但確實在德軍持續轟炸倫敦的日子裡,Cabinet War Rooms始終都沒有受到轟炸,最接近的是有一顆炸彈投到了附近的St. James Park
長期在地下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事情。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室內禁煙的規定,加上戰時大家情緒都很緊張,War Rooms的工作壓力又很大,根據當時在Cabinet War Rooms工作的人們說,整個地下的辦公室,大概只有個位數的人不抽煙,其他的煙槍們幾乎都是一根接一根,地下的空氣已經相當不流通了,加上這大量的二手煙,空氣過濾系統的濾網即使兩天就更換一次,還是滿滿的灰塵煙灰非常嚇人。另外,由於在地下工作曬不到陽光,許多人都得了與缺乏日照有關的疾病,還必須接受日照治療。這是一個非常機密的機構,許多工作人員都對家人隱藏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直到二戰結束多時後才能公開真相。
Cabinet War rooms在二次大戰結束時就立刻被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走進地底迷宮般的房間,讓我有一種跌進時空隧道的錯覺。戰情室的黑板上都還保留著V day 前的戰況訊息,Churchill還有其他戰時重要幹部的起居室也都完整的呈現60幾年前的模樣。在Cabinet War rooms裡走著,心裡其實有一點激動,因為想到自己正走在對世界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地方,"Walk in Churchill footsteps"。
Churchill Museum是最近幾年才完成的博物館,裡面展示了Churchill一生的故事,包括早期的家庭生活,從軍,婚姻家庭生活,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相關事蹟...等等,這一區館藏之豐富,真的是讓我們很想好好慢慢看但又多到時間(與耐心)不足以完整吸收完這麼多的資訊,還好黃校長跟Laura事後分享他們最喜歡的部份,正好補上了我沒看到或跳過的部份。我們的感想是,Churchill簡直是一個全方位的天才!軍事的領域就不用說了,但他曾經是記者,因為興趣學了油畫作品也相當有水準,還會寫詩,真是文武雙全。當然他也有一些黑暗面不可能在這個博物館裡展示出來,但就我們看到的部份,真的非常讓我們驚歎。
寫在museum入口處的介紹。不知怎麼的讀了心就怦怦跳。
這個63號房間在平面圖上標記是廁所,門上上大大的Keep Locked(保持上鎖),還寫著 "KEY with the Duty Officer; Map Room"(鑰匙在地圖室的長官那兒),其實,一般人永遠找不到這個Duty Officer,因為這房間裡藏著天大的玄機....
這個房間只有Churchill本人跟一兩個重要幹部知道它真正的功能。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為英國政府打造了一個祕密的跨大西洋電話線路,Churchill只要走進這一個房間,拿起電話就可以跟美國總統討論戰情,完全不需要擔心被德軍竊聽。照片裡的假人就是仿Churchill製作,重現當年的場景。
在沒有電腦繪圖功能,沒有3D的那個年代,情報室的人們在牆上貼滿了地圖,用各色的圖釘跟棉線就畫出一個又一個的戰線。
戰情室裡軍官正在紀錄每一個戰場的戰況。桌上擺著各色的電話,不同顏色的電話就是不同的部門的專線。
三月底到London,在Webminister地鐵站裡看見了Churchill War Rooms的海報,當時正從柏林回來沒多久,對於二戰的訊息很有fu,我們便想說下次來倫敦一定要去看看。Churchill War Rooms位在St. James Park附近,它的入口還故意堆了沙包,製造出戰時的氣氛,而且相當隱密,沒有事先查好位置或是有smart phone在手,真的很容易錯過。它是倫敦少數收費的博物館,學生票也要13 pounds左右,但真的走完一圈,我們都覺得很值回票價。
Churchill War Rooms 包含兩個部份:Churchill Museum and Cabinet War Rooms.1939年9月1號,德軍入侵波蘭,隨後法國和英國便向德軍宣戰。1940年5月,Churchill成為英國首相,建造了這個地下堡壘,在此領導英國對抗德軍直到最後的勝利。在這個位置建造Cabinet War Rooms,其實是“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的險棋,但確實在德軍持續轟炸倫敦的日子裡,Cabinet War Rooms始終都沒有受到轟炸,最接近的是有一顆炸彈投到了附近的St. James Park
長期在地下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事情。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室內禁煙的規定,加上戰時大家情緒都很緊張,War Rooms的工作壓力又很大,根據當時在Cabinet War Rooms工作的人們說,整個地下的辦公室,大概只有個位數的人不抽煙,其他的煙槍們幾乎都是一根接一根,地下的空氣已經相當不流通了,加上這大量的二手煙,空氣過濾系統的濾網即使兩天就更換一次,還是滿滿的灰塵煙灰非常嚇人。另外,由於在地下工作曬不到陽光,許多人都得了與缺乏日照有關的疾病,還必須接受日照治療。這是一個非常機密的機構,許多工作人員都對家人隱藏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直到二戰結束多時後才能公開真相。
Cabinet War rooms在二次大戰結束時就立刻被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走進地底迷宮般的房間,讓我有一種跌進時空隧道的錯覺。戰情室的黑板上都還保留著V day 前的戰況訊息,Churchill還有其他戰時重要幹部的起居室也都完整的呈現60幾年前的模樣。在Cabinet War rooms裡走著,心裡其實有一點激動,因為想到自己正走在對世界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地方,"Walk in Churchill footsteps"。
Churchill Museum是最近幾年才完成的博物館,裡面展示了Churchill一生的故事,包括早期的家庭生活,從軍,婚姻家庭生活,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相關事蹟...等等,這一區館藏之豐富,真的是讓我們很想好好慢慢看但又多到時間(與耐心)不足以完整吸收完這麼多的資訊,還好黃校長跟Laura事後分享他們最喜歡的部份,正好補上了我沒看到或跳過的部份。我們的感想是,Churchill簡直是一個全方位的天才!軍事的領域就不用說了,但他曾經是記者,因為興趣學了油畫作品也相當有水準,還會寫詩,真是文武雙全。當然他也有一些黑暗面不可能在這個博物館裡展示出來,但就我們看到的部份,真的非常讓我們驚歎。
寫在museum入口處的介紹。不知怎麼的讀了心就怦怦跳。
這個63號房間在平面圖上標記是廁所,門上上大大的Keep Locked(保持上鎖),還寫著 "KEY with the Duty Officer; Map Room"(鑰匙在地圖室的長官那兒),其實,一般人永遠找不到這個Duty Officer,因為這房間裡藏著天大的玄機....
這個房間只有Churchill本人跟一兩個重要幹部知道它真正的功能。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為英國政府打造了一個祕密的跨大西洋電話線路,Churchill只要走進這一個房間,拿起電話就可以跟美國總統討論戰情,完全不需要擔心被德軍竊聽。照片裡的假人就是仿Churchill製作,重現當年的場景。
在沒有電腦繪圖功能,沒有3D的那個年代,情報室的人們在牆上貼滿了地圖,用各色的圖釘跟棉線就畫出一個又一個的戰線。
戰情室裡軍官正在紀錄每一個戰場的戰況。桌上擺著各色的電話,不同顏色的電話就是不同的部門的專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