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國通信 52-15] 繁華攏是夢
[廣仲- 繁華攏是夢]
在美國唸書的日子,除了異地生活是一種全新體驗外,更有趣的是在脫離了熟悉的空間後,看見不同的自己,或是真正認識自己。
其中一件,我在當時明白的事情是,原來,我的第一母語是閩南語(新加坡人說Hokkien),而不是國語(普通話)。即使如今我的台語已經不太“輪轉”,打電話給阿媽說聲中秋節快樂,想要閒話家常都有些結結巴巴,但在異鄉,偶然情緒濃烈到語言不經大腦思考就脫口而出的時候,我聽見(也許是在心裡)自己說了句“阿娘喂”“哪ㄟ阿捏”的那一刻,心中總會有些驚嘆。
原來,那些最初的,幾乎是天天在使用的,五六年的語言記憶,都在大腦的某個記憶抽屜裡被細細收藏著。
我想,這可能也是另一個讓我很喜歡在星星國的小販中心吃飯的原因。聽見一旁的uncle auntie,用Hokkien對談,讓我有一種回到童年時走在市場的感覺。
曾經有段時間,我覺得講台語好俗氣喔。到了現在,算是有一些成熟了,可以分辨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的價值觀後,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幸運。能夠自然地體會一個語言的意涵意境,能夠在聽見繁華攏是夢的時候,打從心裡的覺得不只是旋律連歌詞都寫得好美,我擁有的是一種已經內化的文化體驗,而這樣的能力,讓我能夠快速地和很多初次見面的人瞬間拉近距離,或是用心溝通。
每天中午看著天天開心吃午飯,也每天看著楊麗花、葉青或是黃香蓮吃晚餐; 在露天流水席喜宴看著台上康樂隊的小姐們,穿著閃亮亮的露出腰線或是長腿的秀服,唱著龍千玉或是來一首雪中紅; 一邊哭著一邊爬上外婆的摩托車,到菜市場跟姨婆買豬肉,還吵著要喝養樂多; 額頭被堂哥打到腫起來,阿媽不是擦藥膏是剪一片金紙沾了蛋清貼在我頭上......,這些童年的光影,都不是用如今我日常使用的語言記錄下來的。
揮揮手,它們都過去了。但那些溫度都還留在心底,想起來還是暖暖的。
我猜想那是我很幸運,她們沒有對我說 I love you,但如今回想起來,我都感覺到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