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52] 下百老匯上


小學還跟阿公住在隔壁的時候,每天放學回阿公家,吃過午飯,我就會拿出當天的中國時報開始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大約是在中高年級的時候,我發現中國時報有個「三四少壯集」的專欄,每天都有不同的作家的文章,主題自然也大不相同,相同的是讀起來非常有趣。現在回想起來,我就是在三四少壯集的專欄初次讀了蔡詩萍和王文華的文章(希望我如今已經薄弱的記憶是可靠的)(蔡詩萍的散文後來集結成「愛戀情書:你給我天堂,也給我地獄」一書,在那個“少女情懷總是詩“的年紀,是我當時非常喜歡的書。如今想來則會有種- 尬得,怎麼會?!的感覺,哈哈哈)

讀張北海的下百老匯上,讓我有種回到小學時,讀三四少壯集的感覺*。那是在過去的一個年代,經過了世代的生活與文化的洗禮,才寫得出來的一種風格,如今所謂的新銳作家(或是百家爭鳴的bloggers),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生活體驗,寫出來的散文的風味早已大不相同。

我特別喜歡他針對關於紐約,或是關於他生活體驗中五花八門的主題,進行一番考究後又把這些知識軼事寫成散文,讀起來有一種獨特的平實的趣味。

就像詹宏志在推薦序裡說的:「...張北海的散文(或雜文)是『筆記為引,兼收百科』;捻來的選題也許是『筆記的』甚或是『傳奇的』,但真正的意涵則是它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趣味; 看似雜事瑣聞,並無條貫,讀下去才知道海闊天空,世界苦多,人生苦短。」「...他行文說話的口吻是一個有耐性的老友的口吻,不慌忙、不賣弄、不情感氾濫,更不會道德教訓,他的好奇心代替了我們的好奇心,他的研究確補救了我們的怠惰,讀這些文章相引年份老酒,初時只覺順口,後來就知道是真滋味了。」

詹宏志這番說明說得實在太好了,好的我都不知道該怎麼用自己的話再說一次了。

另外一個讀下百老匯上時,非常愉快的是在讀關於紐約的文章時,腦海中也不斷浮起那些2009-2011年間我走過的紐約,我穿過的街道,還因為他的文章,又知道了許多關於紐約的大小事。將來要是有機會重遊舊地,我想對於大蘋果裡的種種,肯定要有不同的感受,還有不同的心情和觀感了。











*試著查過,但張北海的文章似乎沒有在三四少壯集上刊載過。知道的朋友歡迎分享指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365-69] 忍字頭上一把刀

[365-77] 新加坡人這樣說 Part 8

新加坡人這樣說 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