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邁向『零雜物』


二月的No bags挑戰之後,三月的目標是No clutter!


在星星國住了四年後,不知不覺東西越來越多,尤其這裡房價高,房間的尺寸都很小,東西一多真的就會有種走進房間人就要被東西給淹沒的感覺。加上,其實我本身就是一個很容易一不留神就累積起雜物的人,所以這個月的目標就是要來清雜物,以確定我現在身邊到底擁有多少東西,接下來就可以慢慢找出我真正需要的、必須留下的東西是什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開始清雜物前,我先請出了清雜物界的女神:Marie Kondo 近藤麻理惠 -




四年前,在搬離開台灣前,我就曾經照著KonMari Method整理過台灣的房間,把我那兩年半海外生活累積下來的東西進行了一番大整理(其實每一次搬家都已經經歷過一番整理,結果還是有一大堆雜物。。。),依稀記得當時大概花了三四天,照著麻理惠書上的順序和方法,把所有的東西都整理過。KonMari Method其實是一個很艱難的挑戰,尤其東西很多的我,常常整理到一半就必須深呼吸休息一下。。。


我認為,KonMari Method 能夠讓人真正清除雜物的關鍵,就在於『把同類的東西聚集在一起,一次整理』。當看到擁有的東西這麼多的時候,心理的震撼,就會激發人開始思考:我怎麼會有這麼多一樣的東西?為什麼我需要這麼多東西?天啊我到底是怎麼樣在過生活的??


三月過了將近2/3,利用週末跟平常日晚上慢慢整理的我,目前的進度很好,只剩下一桌的文件還沒有整理完。而在這個清雜物的過程中,我真的是不斷的被自己擁有的東西的數量震撼:衣服、書、beauty products...。自以為很少買東西的我,不知不覺,還是累積了這麼多閒置的『身外之物』。


這是我目前家裡有的我的書,其實我明明一直有在賣書跟捐書,
但還是這麼多。。。。
(黃老闆的書粗估是我整理前的2.5倍,目前還躺在書架上等待被整理)


印象最深刻的還有,我們家裡目前居然有超過40個眼罩!(數完之後我馬上拍照傳給出差中的黃老板,勒令他下次搭飛機不准拿眼罩回家了)前兩週在公司整理文具的時候,很震撼的發現我在辦公室居然有27支筆(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9支藍筆躲在我的抽屜?)


像這樣的接二連三地『震撼教育』後,漸漸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去年的我一直覺得很『阿雜』(請用台語發音): 一方面我累積的東西反映了我的狀態 ,而累積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讓我無意間被環境影響,心情更煩亂。(我真的相信生活中的雜物會在無形中消耗我的能量,因為它們都在我心中那張看不見的待辦清單上)。


也是這樣,我也才真正看清楚,這幾年來,其實無意識中我選擇過著和我心中『理想的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或是說我沒有主動去選擇,為自己創造理想的生活)。


最後分享一下,我發現經濟學家TomHarford 原來也是 Marie Kondo的粉絲。他在Financial Times上寫了一篇文章why more and more means less,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剖析他在實踐KonMari Method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犯下的違反經濟學的錯誤。其中一段談到邊際效益遞減:My second error was a failure to appreciate the logic of diminishing returns. The first pair of trousers is essential; the second is enormously useful. It is not at all clear why anyone would want a 10th or 11th pair. 


期待我的衣櫥裡只有兩條褲子那天的到來。






留言

Sweety寫道…
其實如果我把穿起來緊(暫時?)應該不會穿的褲子都丟了的話....我的衣櫥裡應該只有兩件褲子orz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365-69] 忍字頭上一把刀

[365-77] 新加坡人這樣說 Part 8

新加坡人這樣說 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