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2的文章

走出舒適圈。

圖片
這次來到星星國,我刻意在做一件事:每次到 food center/food court 都要試一種沒有吃過的東西或是不一樣的店。 既然 說 是「刻意」,就是因為這違背我的本性。往常的我,發現一家好吃的店,就會一往情深的從一而終,每天吃都沒關係也不覺得膩。做菜也是這樣,做了一道好菜,就很常煮,煮來煮去都是這些菜,我都想笑自己『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了』。 感覺好像是很小的事情吧,但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我的人格特質。 一直以來,我常 說 我喜歡冒險,喜歡做些不一樣的事情,但不久前的某一天,我才突然發現,那個喜歡冒險的我,喜歡做不一樣的事情的我,似乎是過去的我而不是現在的我哩。 歸納起來,也許單純是因為時間過去了人年長了變得保守起來,也許是因為 MBA 的時候一直被強力推出舒適圈的反效果,也許是因為我過去不太認識我自己 ... 總而言之,我突然發現,現在的『我』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勇於冒險,那麼勇於做不一樣的事情。 再往下分析,我恍然大悟,那是因為我對風險的忍受度變低了。安納熊本質當中的膽小的部份,在這幾年變得強大,超越了個性中的其他組成成份。而我又為甚麼膽小,為什麼不能忍受風險呢? 說 穿了是一種不安全感,我不喜歡事情不如我預期,我不喜歡 uncertainty ,我想要掌控一切。 但這種想要掌控一切的想法,是一種執著。人生的本質是無常,因緣和合。想要讓不確定的事情變得確定,沒有辦法敞開心胸的接受變化的發生,最後難受的是自己的心。 我的不安全感,也讓我不能坦然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心中知道人都會犯錯,我卻不理性、太過害怕犯錯造成的後果,在心中放大又放大那還沒有發生的想像,結果就是踟躕不前,有時候就這麼硬生生的被卡在心中的關卡,怎麼都跨不過去。無法忍受自己犯錯的後果,就是原地踏步,浪費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離開台灣前幾天,想不起來是在哪本書上看到,大意如此的一段話:『踏出舒適圈,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很容易讓人想退回舒適圈。但是,走出舒適圈的結果,就是你的舒適圈又往外擴大了一點,一旦舒適圈擴大了,你的選擇就變的更多,生活的限制就變的更少。』 這段話對當時的我來 說 ,感覺真是『當頭棒喝』。如果我 可以把專注的焦點放在『選擇變多,限制變少』的效益上,踏出舒適圈的痛苦...

I'm so sorry 。

圖片
兩個禮拜前,我寫了 城市散步 ,記述著我在新加坡的大雨過後,看到地上的大蝸牛驚奇的心情。 當時,我就想,在這兒走路真的要好小心啊,要是一不小心踩到了蝸牛怎麼辦? 現在想起來,這簡直就是前情提要啊!如果放在玫瑰銅鈴眼,這時候的畫面就要跳到盛竹如坐在沙發上開始說『這個時候的安娜熊,又怎麼知道無情的命運正等候著她呢...』 -- 昨天中午,大晴天的,走出門時看見社區入口的人行道快完工了,我一邊走一邊很專心的觀察那在人行道上的迷你門到底是想幹嘛? 突然之間,我腳下好大好清脆的啪嚓一聲,我心中那不祥的預感,讓我往前走了兩步後,深呼吸一口氣才很緩慢的回頭...啊啊啊啊啊啊啊~果然是踩到大蝸牛了~~T.T 我根本不敢細看大蝸牛的慘狀,只是在原地在心中一直大喊I am so sorry!!!然後開始用閩南語在心中默念著南無阿彌陀佛,根據小時候阿嬤的說法,這樣可以迴向給它超渡它讓它一路好走。(英文跟閩南語的combination 實在好新加坡) -- 我真的是萬萬沒想到大晴天大蝸牛也會在馬路上出沒啊。不小心殺生的心情,讓我不安又難受了好久。 這讓我想了很久。不小心踩死蝸牛讓我覺得這麼抱歉,這麼愧疚,那麼,那些因為我的口腹之慾而被奪走的生命,為什麼平常我都不覺得這麼sorry? 我想是因為,我們沒有親自動手,只看見食物美味的樣子,沒有看見那個讓人不忍的過程吧。晚上跟黃老闆說起了這件事,他也說,對啊,如果我們吃的每一口肉,都要自己親手去殺,吃素的人口應該會增加很多吧。 然後我想起了關於吃素的一些事。 2010 春天,我在MIT的第二個學期,因為兩件事情我開始吃素。先是已經吃素很多年的同學R,她為了communication上台報告準備了no meat monday的主題,充當她聽眾聽完她的presentation後,我想說,恩一個禮拜一天吃素好像也蠻有趣的,不如我也來試試看吧。隔沒多久,sustainability lab 的課堂裡,我們作了一個simulation,用一個線上工具計算我們的生活究竟產生了多少碳足跡。當時我非常震撼的發現,吃肉與否對於碳足跡的影響居然這麼大! 那時,我已經持續了一陣子no meat monday的生活,平常也已經很少吃肉了。就在那震撼的發現後不久的某一天,在廚房裡煮著午餐的時候,一個念頭浮了上來,就從今天開始吃...

Level 33 @ Marina Bay Financial Center。

圖片
( 圖片來源: Level 33 website ) 最近兩週生活的主題是馬不停蹄,想寫的很多,卻馬不停蹄地擠不出時間好好的坐下來寫。。。眼看我333部落格運動已經開了天窗,且讓我從今天開始好好補上我的“作業”!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Uncle Derek前兩週帶我們去的Level 33@Marina Bay Financial Center. 寫到這裡,忍不住要先回顧一下,去年九月第一次到新加坡的時候,Uncle Derek也帶我們到Marina Bay Sands看夜景吃晚餐。讓我們回到2011年九月(跳一下): Marina Bay Sands 是新加坡的兩個Integrated Resort之一。什麼是Integrated Resort呢?其實就是有賭場,有旅館,有逛街吃飯的地方,讓遊客一進去就可以幾天幾夜都不要出來的地方XD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的統計:2011年新加坡有13.2M (1320萬)的遊客,帶來新幣22.2B(換算成台幣是5320億8000萬!!)的收入,觀光已經成為新加坡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到新加坡旅行,對新加坡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很小,政府規劃的很整齊,好像很無聊的地方。。。現在想來,真想對新加坡政府說“sorry!!",真的來到這裡才發現:新加坡就像城市一樣大,但融合了多種文化,有china town也有little India; 政府確實規劃的很整齊,但也出現了好多世界級的建築,Marina Bay周邊一棟又一棟的摩天大樓,讓我想起了香港,想起了上海的陸家嘴。 Marina Bay Sands的建築很奇妙,幾棟建築物的頂端連在一起,看起來好像停在空中的大遊輪。酒店的游泳池就在這裡,在這裡泡泡水,可以看盡新加坡最繁華的市中心的景色,日本人到這裡應該會喊出"最高!“,美國人會大喊"Awesome“這樣! 上次,Uncle Derek很用心的安排,讓我們五點多就到Marina Bay Sands的頂樓酒吧,先看白天的景色,然後看夕陽。 接著看夜景。一次看到三種美景,真的是很聰明! 這次Uncle Derek邀請魚媽和我們一起到Level 33晚餐,讓我們從另外一頭看Marina Bay Sands。這天下午下過大雨,天氣有點兒陰陰的。實際上可以看...

城市散步。

圖片
走在夜裡的城市,下著雨,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但是看見城市裡的人行道上爬著大蝸牛,可就稀奇了吧! 前兩天晚上,大雨過後,小雨還飄著,走去超市的路上,我驚見地上爬著好多不知幾年沒見的大蝸牛。重點是,這條小路左邊是有高架橋的主要道路,右邊是辦公大樓,並不是甚麼鄉間小路。 小時候,大雨過後的操場總是爬出了好多蚯蚓,草叢旁也可以看到大蝸牛。很多年很多年以後一直到現在,這些在大雨後會出來透透氣的生物們早已不復見,甚至在公園裡也未曾看過。 這也是我這麼驚訝的原因。我沒有想到在這樣高度都市化的城市/國家裡,居然可以感覺大自然如此貼近。 新加坡雖然迷你,但城市的綠化程度常常讓我有一種這裡一點都不迷你的錯覺。即使是在市中心也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植物,路旁也有好多高大的樹木。前兩天和朋友碰面,她一語點破:「因為這裡是熱帶雨林嘛!」(如果把當時的我畫下來,應該可以直接把頭畫成亮起的燈泡吧XD)我在心中想,啊,原來是這樣,樹都特別高大特別綠啊。昨天魚媽則跟我說:「新加坡這裡,在開始打地基蓋房子的時候,就已經先把樹都種好了。等到房子蓋好了,樹也都長大了。」啊,原來是這樣,所以剛落成的社區裡的樹木,看起來都像是長了好幾年了一樣。 先天有適合植物茂盛生長的條件,後天又有詳細縝密的規劃,讓城市最繁華的地方也能有濃濃綠意,是我想用力豎起大拇指讚許新加坡政府的一點。這些植物讓城市裡的人們,想要喘口氣的時候可以呼吸到芬多精,在南國的暑氣裡有濃蔭閃躲太陽,疲勞的時候可以輕鬆的發呆放空。我一直覺得,城市再方便再進步,都沒有辦法取代人類對於自然的需求和渴望。很高興發現這個城市/國家,讓人這麼容易就靠近自然。 另外,來到星星國一週,有了一些在城市裡散步的經驗後,心中也有一些感想。 在台灣,我從沒有體會過,在城市裡散步是這麼愉快的事。回想起來,除了台北的敦化南路,和仁愛路、中山北路的一些路段,沒有多少地方,是有著茂密的行道樹,又有平整、規劃良好的人行道,讓行人可以輕鬆的走路的。前幾個禮拜,我在台中,走了30分鐘的路去辦事,騎樓高高低低,三不五時又被店家圍起來做生意; 有的地方,即使有人行道,也都被停了機車; 被逼得走到馬路上,又要被呼嘯而過的汽機車的廢氣薰的滿臉。那一天,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台中人開車騎車就是不愛走路,因為路都不能好好走了呀! 在波士頓,人行道就是人行道,就是...

2012 三月大挑戰 之 每天記賬 + 每週三次30分鐘的運動 W1 review

圖片
哇嗚,時間咻一下就過去了,三月的第一週已經結束了。雖然這個月的挑戰沒有辦法像之前一樣,天天寫在blog上記錄(畢竟誰想知道我每天花了多少錢又做了什麼運動啊啊啊),但秉持著「有圖有真相」的原則,本熊我還是show出了圖片一枚證實我還是有默默的在持續挑戰中喔! 我用excel作了一個簡單的表格,把自己當月的目標寫在上面( 青小鳥的333部落格運動 我也是有在繼續follow喔)(畢竟未來的人生都要以「言出必行」當作座右銘),以便track完成與否。記賬有另外的excel檔案,寫下細項外也紀錄一些相關的訊息,例如:買了這個XXX我真是失心瘋了啊! 很簡單的小工具,但是妙用無窮。所有的目標的完成度可以一目瞭然,尤其是「每週三次」這種一不小心就忘記到底完成了沒有的計畫。除此之外,每天睡覺之前,打開excel表格一個一個檢查打勾,打勾這個動作會讓我有種很安心很踏實的感覺,覺得「啊!我又完成一件事情了」,還沒有完成的就提醒自己要趕快安排時間來完成。 順道一提,剛開始的一月二月,我是用「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裡面的建議,把月曆縮小影印後,完成的就在上面畫圈,沒有完成就畫叉。一開始我覺得「動手畫」的感覺很好,但一次只能確認一個項目/目標,改成用excel檔案之後雖然沒有手做感,但是真的方便很多,期末還可以直接用公式統計完成率唷! 因為已經有一月和二月的經驗,已經養成了每天要完成任務的習慣,三月的每天記帳挑戰相對來說輕鬆很多。目前觀察到的影響是:每次打開錢包的時候就會有警覺,要把花這筆錢的事記下來,而且會把收據保存好;每天晚上記完帳後就把收據丟掉,收據可以完成任務然後一路好走應該心中也感覺很安慰吧XD。不再東一張西一張收據的感覺很清爽哩!另外,因為有一個「財務獨立」的目標在,花錢的感覺也不太一樣了:不必要花的錢,或是一時的衝動都可以在確認心中的目標,明確的決定花或不花。 運動的部份,因為來到新加坡後都是以MRT或BUS代步,最近的超市也要走上15分鐘,所以很容易就達到目標了。不過接下來希望可以開始游泳,鍛鍊不一樣的肌肉還有心肺功能。從去年年底開始,有意識的增加活動量/運動量到現在,我的體重終於一直維持在低標,而且即使偶爾吃個大餐或吃吃很多澱粉也不怕,應該是基礎代謝量也在持續的活動中提高了。 看似每天在這些小事中打轉,但我開始看見,這些小事慢慢地累積成一個理...

The Descendants 繼承人生

圖片
圖片來自: ELLE 因為很想看這部電影,所以我沒有看任何預告。(只有看見小賓在FB上的幾句評語所以有了一點點想像。) 坐在飛往星星國的飛機上,不出我所料地我又是哭掉了好幾張餐巾紙(這是哭點很低的我在飛機上常常會遇到的窘境) George Clooney 一開始的OS,就揭露了這部電影的本質是真實。不管住在里約的貧民窟或是英國的白金漢宮,死亡都是人生無可避免的過程。住在夏威夷這個人人稱羨的度假天堂,並不代表人就不再有煩惱;擁有幾十億的遺產(這聽起來確實有點不真實就是),並不代表人生就會過的比較幸福:分居的老婆,叛逆又疏離的女兒...Matt的煩惱,聽起來就和某個白領上班族的生活沒什麼兩樣。 因為真實,這部電影裡坦蕩蕩的展露了人生中無數個難堪的片段:因為意外陷入昏迷的老婆,讓Matt在心中暗自發誓,只要Liz醒來,就一定要再為兩人的婚姻和家庭好好彌補奉獻,在這樣的決心後,卻迎來了Liz其實早有外遇,甚至想要離婚的事實; 到大女兒alexandra的寄宿學校裡,準備把她接回來和媽媽告別,見面的時候不是想像中的相擁而泣,而是溜出宿舍喝的大醉嘴裡對自己髒話不斷難以對話的她。一個接著一個,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難堪,讓George Clooney在片中的幾個奔跑的鏡頭,有股亟欲衝出當下窘境的不安、難以承受的真實的味道。 因為真實,Alexandra在Matt告知母親即將要依照遺囑安樂死的訊息,潛入泳池裡跪地大哭的畫面顯得特別驚心動魄(這是我的哭點一); Liz的爸爸在一連串對Matt的不留情的刻薄言辭後,關上房門,又只是個愛憐地摸著再也不能跟他對話的女兒的傷心父親(顯示為哭點二)。人生豈是非黑即白那麼容易呢?灰色地帶裡,人人都有無數個面具,在不同的人面前必須扮演不同角色,若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很多不必要的脾氣就不用再發,也省下了精力做更有意義的事。 最真實的,是這場充滿了不堪的告別過程,總是要迎向終點:那原本躺在病床上,已經無法言語的軀體,終究燒成了一罈骨灰。看著Matt帶著兩個女兒,划著一艘小船,在大海上撒下Liz的骨灰,我想的是,人生到了終點不就是這樣嗎?甚麼都沒有,甚麼都帶不走。日常生活裡有太多,「等我XXX的時候,我就要XXX的照樣造句」,但無常是這世界再真實不過的本質。好好的活在當下,善待每一個人不留遺憾,做自己想做的事,真心過活活的精彩,這是...

思鄉病

圖片
第一次想念一個地方這麼多,這麼深。 有時候,只是走在街道上,或是和朋友吃飯的談笑間,過往的記憶就會突然襲來,一瞬間好像跌進了愛麗絲的洞裡,掉進另一個世界,五感都被回憶給捕捉。 想到的也許是第一次到La Flauta吃Tapas,桌上的菜都是前所未見,每一樣都好新鮮,餐廳裡沒有幾個人,服務生正在整理幾張桌面。想到的也許是夏天的時候,在Barceloneta的海邊,沙子在肌膚上摩擦的觸感,眼前的海天陽光,都是不同於地球另一端的太平洋風情。想到的也許是,那無數個九點多吃晚餐,午夜時分散步在Diagona路上回家,涼涼的空氣襲來,路人高聲的談笑,經過的窗戶還流瀉著音樂聲。 從沒有預期過,真正讓我體驗到思鄉病的不是台灣,不是波士頓,而是巴賽隆納。 我想念在那城市的一切。語言的不便從來沒有讓我對這城市的感受或愛有所隔閡,反而讓一切回憶更鮮明立體。 我想念拉著買菜車到El Corte Ingles 旁的grocery store,看見那裡的水果蔬菜擺的就像一幅畫; 我想念走在路上,隨處可見百年歷史建築,走出sagrada familia地鐵站就看見聖家堂的驚喜和感動; 我想念用我那少的可憐的西班牙文字彙,跟店員或是服務生溝通時,比手畫腳你猜我我猜你那絞盡腦汁的過程; 我想念我們在carrer de amigo的家,還有大夥兒來我們家裡聊天的夜裡; 我想念在電影院裡,電影開始前預告片裡加上嘰哩呱啦西班牙文配音的好萊塢明星,彷彿自己都很疑惑我甚麼時後會說西班牙文了一樣的表情。 想念的太多太多。而且明明已經過了半年,想念只有更深。思念真的總在分手後嗎? 親愛的朋友,下次看見我好似靈魂出竅的時候,請不要叫醒我,我只是神遊回巴賽隆納散個步,很快就回來了。 --- 註1:昨天我和黃老闆一起做氣功的時候,突然之間「我好想念巴賽隆納」的這個念頭浮現,然後我就沒來由的淚流不止。做完氣功,我還沒開口,黃老闆就說「你知道嗎?我剛剛想起了去年我們在巴賽的事...」。真是莫名的巧合,不知道是我的想念牽引他的回憶,還是他的回憶牽引我的想念呢? 註2:照片是我們有一次從家裡走到海邊的電影院(大概走了快兩個小時)的時候,經過一處教堂拍下的。巴賽的天空好藍啊。。。

人在星星國。Toast Box 土司工坊。新加坡人這樣點茶/咖啡的說。

圖片
(白色巨塔的鄰居-奶油巨塔 XD) 謝謝各位捧遊的關心和問候,安納熊謎樣的新加坡行程(連本熊我都不知何時可以出發這樣XD),終於在本週悄悄的敲定了時間,而且寫這篇文章的現在,人已經坐在未來幾個月(幾年也說不定)新加坡寄居處的客廳。 前天晚上一陣忙亂中抵達,昨天魚媽帶著黃老闆和我認識環境,走在新加坡的街道上,讓我有一夜之間從冬天走到夏天的錯覺。潮濕的空氣,溫熱地包圍著我們,歡迎我們回到這個常年如夏的城市島國。 就像是之前到了波士頓、巴賽隆納、上海一樣,接下來一定又有好多新的故事,新的冒險可以跟大家分享。所以新標籤:人在星星國,今天正式開工,為大家進行新加坡特約報導服務啦! 第一彈為大家送上的,就是新加坡人的早餐/下午茶飲食文化特別報導。因為新加坡曾經被英國殖民,所以也有了下午茶的習慣,但因為地處南洋,受到了其他文化影響,這裡的茶文化又逐漸演變自今日這獨樹一格,深具特色的面貌。 上次來新加坡,已經有當地人Derek叔叔跟我們簡介; 昨天我們到了麵包新語Bread Talk下的茶坊: Toast Box ,再次復習在這裡點茶/咖啡的技巧。 Tosat Box都和Bread Talk的店連在一起,店裡的裝潢走懷舊風,暗沉的木板牆面,搭配50-60年代的古董,就算魚媽沒有帶我們來,我應該也會很快就會被吸進去吧,因為這懷舊風實在太對我的味。(圖片來源:Toast Box網站) 新加坡人喜歡的早餐組合=新加坡美而美:一杯茶或咖啡(圖片中顯示為咖啡o),兩顆蛋,烤土司。那兩顆蛋看似水煮蛋,其實只是用熱水燙過,浸泡過,所以打開來是像溫泉蛋一樣,整顆蛋都是處於半生熟的狀態。他們會把半生熟的蛋打在碗裡,看個人喜好加一點醬油或是胡椒粉,然後攪拌。拿著烤土司沾著半生熟的蛋吃,配著咖啡,就是這裡最常見的早餐。上次Derek叔叔,拿著甜甜的咖椰土司(Kaya toast),沾著加了醬油的半生熟蛋,我忍不住在心裡想,甜的配鹹的混在一起吃有沒有太酷,但這就是他們的吃法,就是他們的愛。(圖片來源:Toast Box網站) Toast Box裡也有賣很多土司抹醬。其中最有新加坡特色的就是這個Kaya咖椰醬。話說,Toast Box烤土司真是一絕,外面烤的好酥,裡面卻不乾,搭配剛從奶油巨塔上採下的奶油(請回顧本文第一張圖XD),還有Kaya醬...恩...除了點頭不語外...

那些在你睡覺的時候發生的事。

圖片
(本文圖片均來自BBC網站) 二月的挑戰結束了,但我還是想繼續分享 那些有的沒的 世界新聞! 在2/22我提到了這個新聞: 連續八小時睡眠的迷思 ,沒想到這個新聞引起了廣大的迴響,好多BBC新聞的讀者寫信給他們,告訴他們,我們就是那些半夜醒來的人!BBC選出了10個故事寫成了這篇: 在夜裡發生的怪事 1. 拍下舊金山的夜晚 Brennan Wenck-Reilly, 36, San Francisco, US 這位老兄每晚都會在半夜一兩點的時候醒來,三點的時候又睡著。醒來的這段時間,老婆抱怨他擾人清夢,把他趕出房間,於是他開始在醒來的這一兩個小時,出門在夜裡的舊金山拍照。 這就是他拍的照片。(天啊,舊金山怎麼會有這種中文石碑!猛一看我還以為是在台灣哪個風景區!) 2. 阿姆斯特丹的夜裡,我們一起瑜珈 Annelieke Dirks, 33,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她每天四點會醒來做瑜珈,偶爾還會到瑜珈教室和其他20個左右睡不著或早起的人一起練習。做完瑜珈後,又繼續睡。 3. 畫下夢裡的你 Carolyn Cornell, 78, Austin, Texas 這位阿公是個藝術家,並且從事藝術治療。他通常會在半夜三點時醒來,同時腦海裡有很強烈的畫面,讓他有種必須馬上畫下來的衝動。所以他常常在半夜醒來的時候畫畫,很多創作都是源自他的夢境。 他曾經幫一個罹患癌症的小男孩輔導,他們一起為小男孩的漫畫創作時,小男孩因為癌症復發過世了。有一天,他突然夢見這個小男孩,夢裡的臉孔跟畫面都異常的清晰,於是他醒來後馬上開始創作,最上面的畫作就是當時完成的作品。(啊,好感傷喔。) 4. 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 Reham Samir, 25, Cairo, Egypt 這位先生是個回教徒,他會在半夜起來禱告。根據穆斯林的律法,在晚上的第三段睡眠(這到底是怎麼來的?)後,可以自願選擇是否要起來禱告,但天亮時的禱告則是必要的,他通常會到天亮的禱告完成候再回頭睡一會兒。之所以會有在半夜的禱告,據說是因為穆罕默得就是這麼睡的。所以「分段式睡眠」在回教世界是很普遍的事。(!) 5. 夜裡的烤地瓜 Iain Wilson, Papua, Indonesia 這位先生因為爸媽的工作,他從小就住在印尼,和當地的原住民雅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