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圈。
這次來到星星國,我刻意在做一件事:每次到 food center/food court 都要試一種沒有吃過的東西或是不一樣的店。 既然 說 是「刻意」,就是因為這違背我的本性。往常的我,發現一家好吃的店,就會一往情深的從一而終,每天吃都沒關係也不覺得膩。做菜也是這樣,做了一道好菜,就很常煮,煮來煮去都是這些菜,我都想笑自己『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了』。 感覺好像是很小的事情吧,但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我的人格特質。 一直以來,我常 說 我喜歡冒險,喜歡做些不一樣的事情,但不久前的某一天,我才突然發現,那個喜歡冒險的我,喜歡做不一樣的事情的我,似乎是過去的我而不是現在的我哩。 歸納起來,也許單純是因為時間過去了人年長了變得保守起來,也許是因為 MBA 的時候一直被強力推出舒適圈的反效果,也許是因為我過去不太認識我自己 ... 總而言之,我突然發現,現在的『我』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勇於冒險,那麼勇於做不一樣的事情。 再往下分析,我恍然大悟,那是因為我對風險的忍受度變低了。安納熊本質當中的膽小的部份,在這幾年變得強大,超越了個性中的其他組成成份。而我又為甚麼膽小,為什麼不能忍受風險呢? 說 穿了是一種不安全感,我不喜歡事情不如我預期,我不喜歡 uncertainty ,我想要掌控一切。 但這種想要掌控一切的想法,是一種執著。人生的本質是無常,因緣和合。想要讓不確定的事情變得確定,沒有辦法敞開心胸的接受變化的發生,最後難受的是自己的心。 我的不安全感,也讓我不能坦然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心中知道人都會犯錯,我卻不理性、太過害怕犯錯造成的後果,在心中放大又放大那還沒有發生的想像,結果就是踟躕不前,有時候就這麼硬生生的被卡在心中的關卡,怎麼都跨不過去。無法忍受自己犯錯的後果,就是原地踏步,浪費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離開台灣前幾天,想不起來是在哪本書上看到,大意如此的一段話:『踏出舒適圈,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很容易讓人想退回舒適圈。但是,走出舒適圈的結果,就是你的舒適圈又往外擴大了一點,一旦舒適圈擴大了,你的選擇就變的更多,生活的限制就變的更少。』 這段話對當時的我來 說 ,感覺真是『當頭棒喝』。如果我 可以把專注的焦點放在『選擇變多,限制變少』的效益上,踏出舒適圈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