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1的文章

艾未未. 缺席 @ 臺北市立美術館 TFAM

圖片
圖片來自: 臺北市立美術館網站 第一次知道艾未未,是好多年前,在某一本書上看到作者採訪艾未未的工作室,當時只覺得艾未未這個名字好有趣。 第二次聽到艾未未,是去年在List Visual Arts Center實習的時候,David提到 Ai Wei Wei,聽起來像是“愛薇薇“,沒聯想到艾未未前,我還在想哪個藝術家名字取得那麼浪漫呢...XD 第三次看到艾未未,是在今年五月的紐約。帶著爸媽逛完中央公園,走到第五大道上時,看見了他的十二生肖銅首。我當時直覺這應該是一個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果然找到一個簡介說這是Ai Wei Wei的作品。 第四次讀到艾未未,是今年中國政府羈押他,在Financial Times上整版的報導。 然後,艾未未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辦個展,正好就叫做缺席。還在上海看到了這個消息的我,當下就決定回到台灣一定要來看這個展! 和半年多沒見的Pandora,相約在北美館lobby。看到十二生肖的時候,我倆真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上一次看到這些銅首,可是在紐約第五大道的小廣場呢!當時我和Pandora在紐約一別,也不知道到底甚麼時候能再見面。在這樣的前提下,看展的過程裡,我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聊天跟update近況XD(對不起當時在我們附近的觀眾們)。 艾未未本次展覽的作品中的大部份,在我看來有一貫的主題:用不同的材質來表現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比方說用板凳疊成了葡萄,比方說陶製的可口可樂罐,比方說大理石做的安全帽和監視攝像頭,還有瓷做的西瓜(這個我好喜歡!)這樣的做法,我個人認為是要挑戰觀眾對於日常事物習以為常的看法。 在表象之下,我們是不是真的有去思考過事物的本質呢? 就像是看到了安全帽,卻發現那不是我們直覺以為的塑膠安全帽,而是大理石的雕刻。表象(塑膠)與本質(大理石)以及形象(安全帽)的關係與衝突,是對觀眾的一種提示。或許下次在贊同或反對一些事情(比方說政府新政策)前,在看到表象直覺性的贊同與反對之外,我們或許應該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那背後的本質,或是動機與目的。在生活上的事也該如此。 展覽資訊在此: 展期 :2011/10/29 - 2012/01/29 地點:一樓1A~1B、 本館大廳 地址 : 臺北市10461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週一休館,但週六開放到晚上八點半喔

【旁觀者Spectator】陳怡潔 何采柔雙聯展 @ 非畫廊

圖片
知道Joyce是在去年初夏(居然只有一年多嗎??好像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當時我想要找跟藝術相關的暑假實習,Kelly知道後很熱心地介紹我跟Joyce認識。當時透過email和電話,跟她請教了一些關於藝術的事情,雖然後來我沒有回到台灣,決定在List Visual Arts Center intern, 但一直都很感謝她對素未謀面的我分享了這麼多。 跟她聯繫前,Kelly跟我說只要上網查查Joyce Ho,就可以看到她的作品了。於是我google出一些她的作品,第一幅看見的 One Hundred Nights Dreams ,就讓我深深著迷,我真的是第一眼就喜歡上她的作品。 非畫廊的新聞稿裡是這麼介紹Joyce的: “ 大學所學與藝術沾不上任何一點關係的何采柔,卻是近幾年台北畫廊圈最受矚目的新人之一,作品曾於上海美術館、上海當代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今年三月在邁阿密普萊克斯國際藝術畫廊(Praxis International Art)舉辦個展,曾獲得日本神戶雙年展評審特別賞、國際研究生繪畫大賽(MFAnow)首獎。何采柔除了繪畫創作,也進行舞台設計,曾為河床劇團的「Electric X!」及「開房間」戲劇演出操刀。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滿「戲劇性」,將劇場元素轉移到日常生活裡的場景以及情境,畫面瀰漫某種詭異、游離的氣質。” 這裡提到的“將劇場元素轉移到日常生活裡的場景以及情境,畫面瀰漫某種詭異、游離的氣質”,我認為是相當精準的描述。這也是我喜歡她的畫的部份: 那種畫面上抽離現實的戲劇性,跟她帶著柔美迷濛感的筆觸,強烈的衝突性非常地吸引人。 推薦給大家這位我非常喜歡的藝術家,有空可以到非畫廊看看這個聯展喔! 展覽的相關資訊在此: 展期:2011-12-17 - 2012-01-21 地點:非畫廊(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4-1號) 週一至週六 上午十一點到晚上七點 相關連結: Joyce Ho Paintings 非畫廊新聞稿

最近在意的一些事之-- 畫畫 ing

圖片
好像是因為這一年來,常常在看展覽逛美術館,看著看著,經常心中就一把熱火熊熊的燒起來,好想好想,也做些什麼。那種心情,並非想要立志做個藝術家,比較像是希望有一些”作品“,紀錄自己的生活,紀錄自己走過的人生,可以有一些具象的東西,留下來讓身邊的人看見我在想些甚麼,我在做些甚麼,確認自己的存在也更瞭解自己並不瞭解自己的部份。 這一股創作的衝動,在上海的時後變得更明顯了;還曾經想過要找一個美術教室學畫畫,當作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但當時查的到的教室不是太遠,就是只開給兒童上,後來只好作罷。跟自己說,還是先從認真寫部落格開始先好好鍛鍊毅力吧吧吧吧你! 直到近一個月內的兩個機緣,讓我真正開始拿起畫筆。 機緣一是在 Role Models 中提到的,認識了黃老闆家的朋友- 解叔叔。解叔叔是個充滿了活力和創意的人,見到他的第一刻,就感覺自己好像被他感染了一樣,也跟著“快樂指數上升中”。那天,解叔叔帶我們去參觀他的工作室,聽到解叔叔說他從13歲畫了第一幅油畫開始,就沒有停過。即使是之前工作忙碌的時候,也是一有機會就會拿起畫筆。非科班出身的他,就這麼堅持興趣畫了五十年,退休後已經辦了無數次畫展,下個月在上海又會展出一批最新的佛像創作。解叔叔的熱情與毅力,讓我相當地佩服,從此就有“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樣”的念頭在心底繞啊繞地,三不五時就會想起這件事。 機緣二是我親愛的香香老師。香君先前跟 Fion 老師學過插畫,最近常常把她的作品po在Facebook上,每次看了她的作品,就讓我覺得有一種暖暖的,很幸福的感覺。十二月中,我們一起到她家裡畫聖誕花圈,幫阿坤過生日。那一天是我第一次玩透明水彩,畫出來的花圈有好多好多的顏色,也很有模有樣,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後來還把這天畫的花圈當成聖誕卡,email給好多好久不見的朋友祝福他們聖誕快樂。 回到台中,第二天我就衝到附近的文具店,買了透明水彩,調色盤,水彩紙和毛筆(毛筆比水彩比好畫喔),又到誠品買了水彩入門的書。我深知自己向來是個一頭熱的人,不知道這股“一頭熱”可以持續到甚麼時候,所以想說,一定要趁現在開始行動,不然那股熱血消失了,不知道甚麼時後才會再拿起畫筆呀。 從那天開始,我幾乎每天都會花一個鐘頭畫畫。一開始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很快就發現怎麼都畫不出我想要的“感覺”呢?趕緊call out 香香老師求救後,知道了一些基

最近在意的一些事之-- 雜貨

圖片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那四年,我和公司裡可愛的女孩兒們成了不只是同事的好捧遊。於是乎,他們在不同時間裡著迷的事情,我也都一一參與了。比方說,有一個冬天大家一起瘋狂的織毛線(人生中第一條也很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條棒針打的圍巾就是當時的作品),或是說和香香還有阿儂一起去瑜珈課。還有一些沒有參與到的,比如說手做果醬,手做包包...看著她們充滿了美感的成品,我也在心中昇起了一股幸福感。 這兩年多來,雖然我都不在台灣,但拜FACEBOOK所賜,她們生活裡精彩的片段我也都一一的被update到了。其中,我想讓我開始在意雜貨的,大概就是阿儂的相簿吧。 說起阿儂,我會用“尊敬”這兩個字來形容我對她感覺。比我還要更“天蝎座”的她,總是把事情做到了極致!織毛線要織到一個極致,收集娃娃也是一個極致,連理財也都是一個極致喔(第一個買房子的女孩兒!) 有了新家的阿儂,常常把家裡的佈置或是在家裡做的事情拍下來分享給大家,看著相片中她家裡那溫暖又cozy的感覺,我也忍不住開始想像,如果我真的終於settle down了,不管在上海還是新加坡,我想要把家裡弄成甚麼樣子呢?住過巴賽隆納也在歐洲旅行過,我喜歡歐洲那種充滿了鮮明色彩的明亮風格; 但常常跟女孩兒們在一起的我,也覺得日系的雜貨風或是手做風格非常的紓壓... 就這樣,突然之間,根本還不知道以後要住在哪兒的我開始非常在意室內佈置,也關心起了雜貨。走進書店一定會去看看關於室內佈置的書,尤其是歐洲風跟日系手做風;看了之後還會有很強烈的衝動想買下來當reference! 我喜歡像這樣木製的餐桌。也很希望以後能夠擁有像餐桌一樣大的書桌。感覺好像坐在上面就可以畫出很漂亮的畫,寫出很棒的文章一樣~ 很多小元素可以讓家裡變得很有fu!我想要以後家裡有個相片牆,有很多木製的生活小物,放一些蠟燭讓夜晚變得很浪漫。 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多綠色啊!綠色的小植物,或是一些花朵,會讓家裡感覺更溫暖,更讓人捨不得離開。 翻著這些圖片,雖然看不懂日文,但嘴角已經忍不住上揚起來!加油加油,希望2012我可以實現開始佈置我的家的夢想,築一個漂亮舒服的窩,讓生活更幸福,也可以讓朋友常常來轟趴!

最近在意的一些事之--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圖片
大約是十一月的某一天無意間發現這個部落格: 編輯病 ,這是大田出版社的部落格,以最近他們出版的書為主題,除了書的介紹外也有一些特別企劃。 第一次逛到這個部落格時,正好當時的主題是: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本人我呢,正巧曾經是一個愛寫筆記的人,也曾經相當為自己的筆記感到自豪,連在MIT的時候同學都曾經靠我的筆記完成小組作業呢!(仰起下巴)(不過好像也只有那一次XD)。正因為筆記,手帳,日誌這一類的主題總是莫名的吸引我,所以當我看到這一連串關於筆記術的介紹後(尤其是青小鳥和甜點女王的筆記本),心跳瞬間變很快,血液也迅速的流動.....是的,也就是說我整個人熱血起來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常常想起那一連串的文章,也開始“暖身”,看電影的時候,讀書的時候,想到什麼事情的時候,我會拿出久違了的筆記本,把那些讓我感動的人事物記下來。 上個禮拜回到台灣,到誠品逛了一圈又找不到這本書後,我就在PChome訂了這本書*。書只讀了一半,我就開始翻出這兩年陸陸續續買的筆記本,然後選定了在Amsterdam 買的 Heineken 筆記本(看起來跟Moleskine超像!)開始了我的lifelog! 到今天約莫一個禮拜了,我的一頭熱尚未減退,還越燒越熱。真的很希望這個讓我非常在意的筆記術能夠一直堅持下去!在此分享一些,在一個禮拜的練習中有的一些感想: 1. 正如作者所說,面對筆記本的時候,就像是在和自己對話。拿出筆記本寫下幾個小時內發生的事情的時候,我常常在紀錄行動之外,也浮現了一些更深一層的想法。 過去或許在一個人的時候,或是慢跑的時候,或是旅行的時候,偶然想到的一些事情,或是一些靈光乍現,常常在轉換到下一個場景之後也就被遺忘了。而現在,因為我開始鍛鍊一天記好幾次筆記的習慣,這些想法都被捕捉下來,並紀錄在紙上。 因為要一直重複著,面對我寫下的事物,讓我有一種“和自己正面對決”的感覺;想要完成的事情,一直看到自己把它留在那裡,或是一直拖延,感覺是有點難受的。或許,我希望留下來的紀錄,就是一個會讓我引以為傲的我,如書中所說“被筆記本注視著”的感覺我確實感覺到了,也因此能夠完成更多事,看到自己每一天努力的痕跡,充實的活著,感覺很好! 2. 在書裡,作者提議將生活中的點滴都剪貼到筆記本裡,比方說參觀博物館的票根,搭車的車票,讓筆記本紀錄當下的”空氣“。剪貼這個動

問孔子:張洹個展 @ 上海外灘美術館 RAM

圖片
離開上海前的週末,我想了又想還是很想看看這個展覽,於是匆匆地趕在上午十點開館時間就到了外灘美術館。 第一次到上海的美術館,我就是到了外灘美術館,當天正好是張洹個展的開幕,只有開放讓媒體進入參觀採訪,我並沒有真的看到展覽的內容。後來我買了Bazzar Art 芭莎藝術*,正好介紹張洹還有這次的展覽,當時我只翻了開頭張洹早期的介紹,看到太多讓我覺得creepy的行動藝術:比如說是他在北京的一處公廁,脫光了身體塗上了蜂蜜然後坐了很久讓蒼蠅附著在他的身體;又或者是躺在草地上,抓滿了蚯蚓放在嘴裡...這麼”前衛“的表演藝術,讓我覺得有些不舒服,想說這大概不是我的菜吧,就沒打算再去看這個展。 直到在上海的最後一週,開始整理所有的書報雜誌,我把芭莎藝術裡的張洹專題整個讀完,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一來是因為張洹已經不再做行動藝術,回到中國後他有了許多新的創作元素,比如說是香灰畫和牛皮巨人,香灰畫的概念. 製作方式以及完成的作品讓我很感興趣,讓我開始很想親眼看看香灰畫的成品。二來,前些日子的生活體驗,讓我給了自己一個小目標:be open-minded。展覽看多了,我已經知道自己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所以開始“偏食”,我希望能夠回到最初接觸現代藝術的時候,那種不事先假設我對展覽的喜好或是展覽的好壞,只是讓自己去認識更多,瞭解更多,我才能學習更多。也就是這樣,在睡眠嚴重不足的那個星期六清晨,我跑到了外灘參觀了張洹的個展。 因為看過了很多篇關於這個展覽的報導,所以我事先就知道了會有一個巨大的孔子等著我的到來... 但當我走進二樓用簾子隔起來的展示空間,親眼看到它的時候我還是抖了一下XD。 問孔子no. 2 的裝置,是張洹初次使用矽膠的創作,是依據明朝無名氏所繪的“孔子燕居像“製作。因為這個人像之巨大(高度接近四公尺),原本用來製作人像的材料都變得不再適用,製作上經由許多的實驗才完成這個如此仿真的成果。比如說孔子的頭髮和毛髮,他和工作室的人員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材質才找出真正適合,看起來仿真程度很高的材質。走近看看這在水中的孔子像,矽膠在上色後呈現了接近真實皮膚的質地,還有著一根一根“種”上去的細毛,除了詭異之外其實我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詞。 在孔子的胸前安裝了一個機器,一旦感應到有人站在孔子像前,胸口那塊皮膚就會開始如呼吸般的起伏,看起來像是呼吸又像是心跳

14隻老鼠

圖片
有感於自己近來過於怠惰,很少到健身房報到,上週一我特地不搭出租車,步行到前兩站的地鐵站,希望走上一個小時的路能夠喚醒我的健身魂,也想順便看看愚園路上的風景,參考一下如果之後定居這一區到底合不合適。因為是臨時起意,身上還帶著一本當時讀到一半的steve jobs傳記中文版,但我還是就這麼硬上了,還覺得自己一手拿著這麼大本書走在路上似乎有點“假掰”哈哈。 愚園路不大,但正好和南京東路平行也相距不遠,一路上看見兩邊有很多小區,兩旁的房子看起來有一點租界的味道,搭配的沿路的法國梧桐樹看起來有些浪漫。所以雖然走了很久,但看到很多新鮮的沒見過的小店鋪,觀察著路上的人,卻也覺得不累還挺有意思。就快走到靜安寺的時候,經過了一間在上海第一次看到的繪本店,我馬上衝過街進去瞧一瞧。 繪本店裡佈置的很溫馨,有一種像是走進了繪本裡的感覺,我在裡面看到好多小時候我超喜歡的繪本,隔了這麼多年,意外的看到這些當年心愛的書,感覺份外驚喜還有些奇妙。雖然隔了十幾年沒有讀,可是我一看到封面就記得哪些是我以前讀過的,大多是漢聲出版的繪本,還想了起來那些都是一個堂哥家裡的書。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家裡環境不是很寬裕;有一次到堂哥家裡玩,發現他家客廳的櫃子裡有好多好多的書,從此之後我常常放學回家吃過飯,就騎著腳踏車跑到他家去看書。好像有幾次堂哥根本不在,我也很大方的就跟伯公說我想要看書,然後就在別人家的客廳很大方的坐下來看起別人家的書XD。回想起來,小學的我經常處於一種對閱讀“飢渴”的狀態,想像一個二年級的小孩,自己一個人在太陽下騎了20分鐘的腳踏車,就為了想把一整個書櫃(別人家)的書都看完; 後來大概是四年級的時候還看到沒有書可看,就開始到爸媽的書櫃裡拿書來看,有時候半夜不睡覺就著小夜燈讀著我根本看不懂的書,嚴格說起來我根本就是在讀字不是在讀書吧。(人體解剖學中文加英文我根本看不懂還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真是見鬼了) 在這麼多書裡面,有一些書很特別。這些書是我不管看過幾次,都還會一直想把它們拿出來再看一次,而且明明內容我全都記得,卻還是每看一次每感動一次。比方說小學五年級我第一次讀蕭麗紅的千山有水千江月,後來我每個禮拜都會從教室後面的書架上拿出來重新讀一次。如果要把這些特別的書像蘋果員工一樣來編號,可以拿到00號的就是”十四隻老鼠大搬家“跟”十四隻老鼠吃早餐“了。那也是在小學教室的圖書架上的書,後來

兩岸用語大不同 [12/8更新]

圖片
昨天黃老闆帶回了這片我們在巴賽隆納就很想看的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印象中台灣翻譯成:猩球崛起;所以當我看到DVD的封面寫著猩球崛起,我覺得很自然,但緊接在後頭的猿人爭霸戰之 猩凶革命 ,讓我瞬間爆出大笑!!辛亥革命不愧是民國百年的熱門話題,連電影都要趕搭這股風潮,猿人都要來個猩凶革命。 因為這件事情讓我回想起來,這兩個月來我學了很多”陸式中文“。一樣是中文,但不同的說法和用字總是帶給我很多新鮮的感受和樂趣。為了紀錄我在上海”localization"的過程,決定要從今天開始,把我學到的新用法/名詞都記下來,並且持續更新在這裡~ ---- 編號/陸式中文/台式中文/英文/(註解) 1. 出租車/計程車/taxi 2. 小票/ 收據/ receipt 3. 大拐/ 左轉 4. 小拐/ 右轉 5. 師傅/ 司機先生 / taxi driver 6. 大堂/ 大廳 / lobby 7. 服務員/先生,小姐 / waiter (餐廳用) 8. 不用謝, 沒事/ 不客氣 9. 充值/ 加值 (一般人口語都說充值,但我在上海地鐵也看過寫加值的指標) 10. 西蘭花/ 青花菜/ broccoli 11. 三文魚/ 鮭魚/ salmon 12. 衛生間/ 廁所, 洗手間/ washroom 13. 幼兒園/ 幼稚園 14. 小區/ 社區 15. 動車/ 高鐵 (11/17補:後來發現這裡也說高鐵,動車跟高鐵其實都是和諧號,只是速度不一樣而已) 16. 打包帶走/ 外帶 17. 拉卡/ 刷卡 18. 有戰/ 有搞頭 19. 新西蘭 /紐西蘭 20. 青菜/ 青江菜, 芥藍菜 (這兩種青菜都常常被稱為青菜) 21. 豆奶/ 豆漿 22. 火腿腸/ 火腿 23. 水餃/ 餛飩 (有些地方餛飩也叫水餃) 24. 米飯/ 白飯 (要說我要一碗米飯,不是給我一碗白飯) 25. 酸(牛)奶/ 優酪乳, 優格 (這裡的酸奶很微妙,是一種介於優格跟優酪乳之間的濃稠度) 26. 玉蘭油/ 歐雷/ olay 11/17更新 27. 土豆/ 馬鈴薯 28. 西紅柿/ 番茄 29. 宣講會/ 說明會 30. 軟件 / 軟體 31. 互聯網/ 網路 32. 奢侈品/ 精品

Role models

前兩週黃老闆的家人來到上海停留了一段時間,和之前在巴賽的“導遊”角色非常不同,這次我比較像是“伴遊”,跟著他們一起參加朋友安排的行程一同出遊,或是與老友相聚餐敘。 對於黃老闆的家人熱情地邀請我一同參加他們的家庭聚會,我心中非常感動也非常感謝,不僅是因為和他們共度的時間非常的溫暖快樂,我也因此遇到了許多令我非常敬佩,或是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學習的人事物。 和黃老闆家非常不同,我家走的是一個低調孤僻的路線(XD)。說到我們一家四口,經常讓我想到“遺世而獨立”,因為從小到大,我們很少和親戚朋友一同出遊,爸媽也很少和同事或朋友往來,他們當然還是會參與一些同事朋友的活動,但是基本上都是他們兩人出席,而且也從不邀請朋友來家中作客。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我,一開始和黃老闆還有他的家人互動的時候,經歷了傳說中的“cultural shock",比方說我們剛認識的時候,看到他電話一打就找了十幾個朋友來家裡吃吃喝喝玩玩,我心中有一個很大的"!",因為在我家的culture裡,家是非常私密的空間,找朋友來家裡這種事情是要很久以前就跟爸媽報備,然後家人還要張羅準備,看他如此輕鬆的把家當成一個和朋友聚會的場所,我心中感覺超奇妙。(順道一提,從小到大,來過我家的朋友只有三個人) 這讓我想起來,在讀MBA的時候,我瞭解到一件事,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觀點甚或行為有所改變,接觸與自己的生活或行為模式不同的人事物是一個關鍵。另一個關鍵,就是要 be open-minded。如果沒有一顆開放的心,那麼在看到與你不同的人事物,或是接觸到新的人事物的時候,你會反對.質疑而不是去理解和接受這些新的人事物。 對我來說,接觸到黃老闆一家這樣截然不同的文化,是一個改變的契機。與他們相處,和他們的朋友往來,非常不同我以往的經驗,這讓我意識到這些年來,大部份的"我",是處於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我可能還有些刻意的要把自己收闔起來,潛意識中或許是想要保護自己免於被他人評斷。發現到我其實不若自己以為的外向開放,其實我是有些驚訝的,但也是在看見“真實的自己”後,我開始從這些和我不同的人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事情,也樂於接受這些學習/體驗對我的影響,並欣然看到自己的一些改變。比方說,我觀察到自己開始能夠在朋友或家人面前開放更多,展現更多的自我,甚或在”空間“上的開放,我開始希望能

漫-陳漫視覺藝術展 @ 上海當代藝術館 Shanghai MoCA

圖片
來到上海之後,我在雜誌裡認識了很多,過去對我來說很陌生的大陸的藝術家,陳漫是其中的一個。 一般看到對於陳漫的介紹,大致不脫這幾個關鍵字:80後,時尚,後製...。第一次看到陳漫的作品,是一系列結合了中國武俠的元素,有美麗曲線的模特兒在後製做出來的山水背景前擺弄好像武功一般的招式。因為以前在廣告公司工作,電修/修片/photoshop/後製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攝影的一部份了,所以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坦白說我並沒有太多的驚艷,還曾經想說這是針對電玩遊戲迷的阿宅們做的作品吧.... 昨天在上海MoCA參觀甫開幕的陳漫視覺藝術展,卻讓我對於陳漫的攝影徹底改觀,甚至立馬成為她的粉絲。 這場展覽分成不同的區塊,每一個區塊以一種感官為主題,比如聲,觸。其中一個區塊,展示了她為時尚品牌或是彩妝品牌拍攝的作品,包括了上圖的為coach拍攝的“美國夢”。我就從這裡開始驚艷。我喜歡陳漫的作品中的故事性,還有強大的張力,有一些衝突性的幽默感,還有那種顛覆你的日常想法的創意。好多幅作品都讓我在心中忍不住大呼"brilliant"!! 關於她著名的後製,我也在昨天有了不同的想法。過去我接觸的電修都是在商業攝影的領域裡,為了讓產品或是模特兒“好看”而做。這樣的電修直接而明確的功能性,讓我對於後製這件事情變得主觀,我會覺得電修沒有甚麼,電修就是一種讓事物變得不真實地美麗,吸引人對於完美的嚮往。但在陳漫的作品中,電修同樣是一種工具,但它呈現了一個想法,呈現了一個故事,在結合了脫離現實的元素後那充滿了衝突性的畫面,對我不僅僅是有感官上的刺激,同時也讓我驚歎想像力被帶到人們眼前的時候會有如此的劇烈的衝擊性。此外,陳漫過去的專業美術訓練,還有她自身的美感,也為電修帶來了藝術性。有幾幅作品,比如她拍攝的王菲跟舒淇,其中並不存在著故事性,但畫面上純粹的美感,就已經足夠填滿站在作品前的觀眾。 這是另外一個我喜歡陳漫作品的原因,是那用得恰到好處的中國元素。比如上圖中的Dior廣告,裡頭的北京場景和腳踏車的款式,是非常“中國”的,而那小妞的姿態,還有Dior包包的呈現,卻讓這法國品牌非常自然的展現與融合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腳踏車後的大疊的書堆上繞著Dior的緞帶,這種小巧思,超級對我的胃口! 而在展場的二樓一隅,彷彿是聽到了我心中的疑問“難道她的所有作品都要用電修來展

本本教主出巡上海分部小記

圖片
IESE畢業典禮前夕,在巴賽隆納頻頻attach的我們,某一天莫名其妙的在你來我往的搞笑email loop中創立了本本教,小賓自此被我們宗奉為教主,敝人我則被指派為熊護法。這梗一旦用了,就成了我們再也無法告別的老梗。 自從黃老闆和我,確定要來上海跟A毛哥還有宮董attach後,我們不停的對小賓洗腦,希望她可以來這裡跟我們繼續attach。在無數次的洗腦工程後,小賓終於敲定上週末來訪上海,巡視上海分部。 小賓來訪時間很短,為了希望她短短的旅程可以看到想看的,吃到好吃的,也跟我們歡樂相聚,我們事先討論了一下要去哪兒,還為本本教中為數不少的歪嘴雞們定好了餐廳。以下簡單紀錄我們去散步的地方,吃吃喝喝的地方: 1. 田子坊- 丹咖啡 這是小賓好友Matilda推薦的咖啡店,就在我們散步第一站田子坊裡。上圖是咖啡店的外觀,進去咖啡廳,很神奇的只看到堆疊的未烘培咖啡豆,我們就很當自己家的直接走上設計十分巧妙的樓梯。上到二樓,內部空間非常的小,總共大概只有十張桌子加上吧臺。我們選了吧台的位子,一面欣賞師傅手沖咖啡,一面觀察吧台裡彷彿是化學實驗室一般的燒杯溫度計。 我點了很普通的拿鐵,小賓點了他們特調的咖啡:上海機密(聽起來有夠機密)。這拿鐵是我喝過最濃厚香醇的拿鐵,牛奶跟咖啡的香醇讓我覺得有股好豐富/rich的感覺,和我很想念的西班牙cafe con leche口感不同,但也非常非常的深得我心。丹咖啡的老闆聽說是日本人,不知是否因此讓這家店充滿了工藝精神,小賓的咖啡送上來時,咖啡杯是先用熱水熱過杯子才到入咖啡,咖啡的過濾時間是有計時器計時,還附上了一小杯溫牛奶。我平常不喝黑咖啡,但喝了一口上海機密後,卻也覺得這咖啡口感很滑順,下次我會很想挑戰一下生平第一杯黑咖啡。 在等待咖啡上桌的時候,我們後面的那桌客人點了份年糕,發出陣陣香味,所以我們也忍不住追加了這一味。結果:超~好~吃~~軟軟QQ的年糕淋上黑糖漿撒上黃豆粉,真是喔一西!我這兩天還不斷想起那年糕,真的是好魂縈夢牽。總之這間咖啡讓我一試成主顧,下次還想帶黃老闆來吃吃看他們的日式簡餐。 2. 新天地-翡翠酒樓 小賓事先從朋友那兒打聽來這間餐廳,於是我們敲定週六在此聚餐。上大眾點評網一查,才發現這就是Crystal Jade,之前在新加坡黃老闆想帶我去吃卻客滿的餐廳。原本以為裡面賣的會都是粵菜

Life is a miracle

身為一個即將要被宣告自己是永遠25歲的姐姐,身邊當然已經有一些朋友已經有小孩甚至是有二號了(OMG!)。或許是過去幾年,我的生活持續處於高度變動的狀態,我沒有機會參與任何一個北鼻從無到有的過程,對於同學或朋友說到自己或其他人的北鼻時候種熱切的口吻,坦白說我也一直不是很明白或體會。 今年,不曉得是否因為適逢民國一百年,大家想討個百年好合的好兆頭,或只是正好我的朋友圈已經到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時候,從年頭到年尾身邊的人結婚的消息完全沒有間斷過,甚至還有好幾個寶寶陸續來報到。在這密集的轟炸下,加上有幾對新人我參與了他們“從無到有”,從開始到現在的轉變,這些充滿了“臨場感”和“參與感”的經驗,讓我開始對於身邊的人迎接終身大事和生活中的新成員關鍵性的一刻,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實感。 而讓我對自己的感受有了新的認識這件事,漢寶扮演了catalyst的角色。 漢寶今年三歲七個月,身高100公分,體重在今天早上達到人生的新高15.6kg(聽說穿了太多衣服後一度站上16kg)。遇到漢寶以前,我人生中與幼兒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大多是我還“不省人事”自己也是一個大小孩的時候,又或者是在長途飛行時遇到哭鬧不休的小孩彷彿深陷無間地獄的時候。漢寶是我第一個有幾近24小時密集相處機會的北鼻,也是第一個讓我驚歎原來三歲小孩可以懂得這麼多又這麼有自制力的北鼻。漢寶的幽默感,也是另一個讓身邊的大人無法招架的祕密武器; 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關於漢寶的一切,加總起來就促成了我對於”小孩“看法的轉變。 在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漢寶”的時候,我很快就領悟到為什麼他身邊的人總是三不五時提起他,說說他最近的新聞或是討論要買甚麼禮物來討他歡心。他的那份特質我至今仍然找不到恰當的文字來形容。但我依然清晰記得,有一天漢寶跳到床上,用小小的雙手環抱著我,摸摸我的臉,對我說話的時候,他黑溜溜的眼睛,他皮膚嫩嫩的觸感,還有洗過澡的嬰兒香(是說也早就不是嬰兒了耶),突然之間讓我有一種“天啊我要溶化了!”的非常強烈的衝擊。這種前所未有的感受,對我來說是非常震撼的事情。 我從漢寶身上,或是和漢寶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事情。比方說,玩ipad上的遊戲時,他可以重複幾十分鐘做不同的嘗試,找出過關的方法,中間他會詢問我的建議卻只當做參考而不全盤接受,我坐在他身邊,心中卻非常的驚歎,我到底有沒有過像他這樣的時候呢?像這樣不

最驚喜的生日祝福

圖片
小時候對於一年一度的生日,總是非常期待,期待吃到夾著芋泥跟布丁的生日蛋糕,期待拿到爸媽給的生日禮物。大概是因為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日帶給我的那種興奮感就像是邊際效用慢慢的遞減了。到了今年,我隱隱約約的知道:啊我的生日要到了,但是並沒有想要特別的慶祝,也沒有覺得特別需要甚麼,還有點希望簡簡單單地,就像過一個平常的日子一樣就好。 直到生日的前一天,老爸特地提前飛到上海來跟我吃晚飯,然後意外看見黃老闆怕忘記我生日設定了n個alarm,當天接到幾個好友來自遠方的電話祝福,看見了Facebook上現在遍佈世界各地的朋友們的留言,還有跟破例移駕浦東聚餐的固定班底晚餐時,我突然明白,生日這件事情,給所有愛我的人們和我愛的人們一個理由提醒我們之間美好的種種。當然在其他的日常生活裡,我們一樣關心彼此,我們一樣想念對方,但日常生活有太多的大大小小地瑣事,我們即使想念,也未必能夠做些甚麼傳遞這份關懷,於是生日成為一個完美的理由,在這一天我們告訴彼此I miss you, I love you,我們珍視彼此。 看著Facebook上那些在美國.墨西哥.巴西.西班牙...的朋友們留言的Happy Bday, 我一方面為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與他們相逢感到有些感傷,一方面又有一種滿滿的被愛的感覺。不管是一張照片,或是一句生日快樂,他們願意把忙碌生活中的一瞬,用來想起我,用來祝福我,這提醒了我:我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 在這麼多祝福中,最讓我驚喜的是Amaia的媽媽 Mº Angeles寄給我的email。因為我可以預期家人,黃老闆,還有朋友會在這天想起我,但我沒有想到在Pamplona的 Mº Angeles居然會知道這天是我的生日(雖說很明顯一定是Amaia提到的),還特地寄來email捎來祝福。 Amaia是我在MIT最好的朋友之一。2009年底,我第一次到西班牙。事先我們在Boston就很興奮的約定好,到時候我一定要去找拜訪她。後來我一個人搭了火車從Barcelona到Pamplona,因為出發前發生了一些事情,當時我心情很沮喪,到了Pamplon一看到她突然之間眼淚就啪嗒啪嗒的掉,她抱著我說“阿娜貝~阿娜貝~What happened?",然後我想到我們真的在她的家鄉見到面了,又突然開心的咧嘴大笑,我就這麼又哭又笑黃狗撒尿的坐上

琉璃工房美術館/ 田子坊

圖片
剛來上海的時候,我調查了上海好幾個美術館,放在我的"to-do list“上。結果,先是發懶,想到要一個人從浦東到浦西,又要在人山人海的人民廣場或是外灘附近走動我就頭皮發麻。好不容易,有一次衝到了外灘美術館,結果正好是張洹新展的preview,沒有對外開放,又另一次上海現代美術館的展覽門票太貴(RMB100看一個展!),待業青年我還是得hold住錢包啊,種種的陰錯陽差,結果就是我第一個去的美術館卻是不在我名單上的琉璃工房美術館。 事情始於人在Cambridge的陽光美少女Jossy,非常熱心的介紹了在琉璃工房工作的大學好友給我認識。跟她見了面,聊的很開心,也知道了上海有哪些“藝文集散地”。她提到了琉璃工房最近在田子坊設了museum,聽到"museum"這個關鍵字我心中馬上“噹”了一聲,決定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第二天就到了也在我to-do list上很久的田子坊,參觀琉璃工房美術館。 琉璃工房美術館外,用我判斷不出是甚麼的材質,裝飾了整個大樓外部,看起來就像是在建築上盛開了一朵牡丹花。一樓有咖啡廳和gift shop,二樓和三樓都是展區。進入展區後沒多久,我很幸運的遇上了琉璃工房的內部培訓,一位老師正在為幾個工作人員解說每一項作品的創作概念,還有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的特色。我厚著臉皮的問了老師(事後請教老師是不是curator,他說他是museum的督導),可不可以跟著他們聽聽他的解說,他很大方的答應了,於是我就跟著他們從頭聽到了尾。 聽沒幾分鐘,我就發現我真的不是普通的幸運。這兩年來,我參觀了歐洲美國的許多博物館(啊!是時候該整理一下把心得寫一寫了~),英文解說聽過最棒的,是紐約Christie's佳士得拍賣公司,modern art的專員,中文解說聽過最棒的就是這位老師了!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解說裡,他的介紹不但讓我瞭解了藝術家創作的技術, 作品的概念和意圖,還讓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感動。 記下兩件那天讓我最感動的小事: 一個是Paul Stankard的故事。museum裡收藏了Paul Stankard的作品,跟下面圖片裡的長得很像(圖片來源:http://www.stonegallery.co.uk/paperweights/Paul_stankard/paperweights_paul_stankard

十六鋪面料城/ 南外灘輕紡面料市場

圖片
Laura本番來滬,除了探望她親愛的哥哥黃老闆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她的BFF準備婚禮。也正是這樣,托了她的福,我終於前進到傳說中的,幾乎每個捧遊來到上海都會去訂作衣服的祕密基地。 證人A:喔,你們一定要去XXX訂做一下襯衫,又好看又便宜~ 證人B:喔,我剛剛才去拿了我訂做的衣服,這次做的還不錯。我身上這一件也是啊,我就拿著照片去給他們做。不過有時候做的好,有時候做的差,看緣份啦~ 即使在聽過N個人告訴我,有這麼一個很酷的地方,可以為你量身定做衣服,但我還是一直記不得,這個神祕的地方在哪裡。直到Laura告訴我,禮拜一她要去拿訂做的伴娘禮服,我立馬大聲的說我也要去。 十六鋪面料城在中華路東門路口,南外灘輕紡面料市場在陸家浜(註1)路上。走進裡頭,感覺很像到了迪化街的永樂布市,不一樣的是裁縫店比布料店還多,還有阿兜啊比本地人還多。大部份的店鋪門口,都掛滿了已經做好的衣服,看到喜歡的款式,可以試穿一下,然後看看需不需要換布料換顏色,再量身定做。我看到了做旗袍的,做大衣的,做西服的,還有專做皮衣的,女裝的,禮服的...應有盡有,連舞台表演的服裝跟睡衣都有專做的店鋪。大概是因為有很多外國人聞風下馬,前來定做,我在現場親眼目睹面料城裡的店員外語多麼有競爭裡,連 目測估計五十歲的 阿姨都會說: you had the photo, it's okay la! See the colors, okay la! 雖然我短期內 因為沒有打算要開演唱會 沒有訂作衣服的計畫,可是在這裡走上一圈真的是一件太有趣的事情!!在這些店鋪中穿梭,我腦海中會開始想像,過往的上海,十里洋場華燈初上是甚麼模樣。這是我喜歡上海的部份,那些過往累積下來的歲月的塵埃,一直都在這個城市裡落腳,過往的繁華,和現在的新穎,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不過是換了時代,換了模樣。 註1:很抱歉我在裡面整個劉姥姥逛大觀園的興奮的忘了拍照...只有在出來後,路邊賣雞蛋堡的攤子旁看到Laura拍照才想起來我有手機可以拍照這件事情。。。下次有去一定會補拍低~BTW,雞蛋堡因為我們不要加火腿(老闆娘說方腿),所以等很久,可以熱騰騰的好好吃喔!像是夾了煎嫩嫩沒全熟蔥蛋的車輪餅。旁邊還有一攤煎蛋餅超~好~吃~(喂!你到底是去逛面料城還是去吃路邊攤的?!) 註2:”陸家浜“這三個字看到就很

小楊生煎

圖片
心中有一件小事,已經很久沒有想起。 高三那年,某一天我買了一本雜誌,是HERE的”台北美食大全“(大概是這樣的名字)。打開雜誌,台北最有名的一些小吃或餐廳通通都列在裡面了,像是永康街的高記,芒果冰,龍山寺的兩喜號魷魚羹,師大夜市的燈籠滷味。我大概兩三天就會拿出這本雜誌,翻翻裡面的美食介紹,讓我口水流滿地美食的圖片,還有路人告訴大家這家店有多好吃的語錄,翻著翻著,心中就會有滿滿的鬥志,在心中大喊:我要上台北!我要考上台北的學校!我要吃遍這本雜誌裡的美食!!(背景音樂:林強 向前行) 抱著被台北百大美食激發的熱血,後來我真的跌破老爸眼鏡的考上了政大,但如果老爸知道讓我奮發向上的動力有很大來自這本雜誌,不曉得他會不會嘴角上揚的說:幹得好!果然是我的孩子! 就這樣,我一個人搬到了木柵,行囊裡當然也帶上了那本HERE。大學前兩年,我按圖索驥很認真的吃了的很多家攤子,還記得當時吃了一家就在圖上劃一個叉,即使沒有吃到的,在台北生活了將近十年後,也算是吃的差不多了。 這兩年在國外生活,我再次深深體悟自己真的很愛吃,而且愛吃不分國界,我會把好吃的餐廳記下來,或是朋友推薦的餐廳記下來,等著哪一天抓到機會可以大快朵頤。在Boston很冷的日子裡,有時候我會湧起一股很強烈的衝動,像是“我現在就是要吃到南北風味的龍蝦砂鍋!!” 哪股衝動可以讓我走出暖氣吹的我好舒服的宿舍,頂著冷風硬是衝到China town,一個人也硬是點一大鍋。我曾經以為我這種簡直就是孕婦鬼上身的症頭,是我獨有的怪癖,直到遇到好姊妹Claire,才讓我發現棋逢敵手,惺惺相惜,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他鄉遇故知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我從沒想要當美食部落客,也沒有打算當食神評審薛家燕,我沒有絕對味覺分的出來將太的壽司倒底是不是第一名,對我來說,我只是沈迷於吃到好吃的東西,開心的感覺滿到臉上讓人整隻笑咪咪的那一刻。高價的美食固然會給人貴婦的感覺,但逛夜市吃路邊攤長大的我,吃到性價比很高的美食總覺得爽度更加倍。 讓我想起這些事情的是,前兩天跟Laura去吃的小楊生煎。 那天我們跟Laura的朋友一起吃完飯,經過南京西路地鐵站上的吳江路休閒街,Laura很興奮的跟我說,小楊生煎就在這裡喔!從她眼裡那一刻閃過的光芒,我就知道,這一味我一定要吃吃看!前兩天,逛過了面料市場,我們吃了路邊賣的雞蛋堡跟蛋餅

我回來了

不知不覺,搬到上海也已經快兩個月了。 剛到上海的第一個月,突然之間我甚麼都不想做,只想很慢很慢的過每一天。回想起來,也許是在很短的時間裡,搬了太多次家,Boston->Taiwan->Barcelona->Taiwan->Shanghai,心裡的疲勞累積到一個臨界點了,所以即使我的頭腦告訴我: "嘿!你應該要趕快去認識這個城市啊!""嘿!你應該要趕快出去認識一些朋友啊!" "嘿,你應該要趕快找工作了啊!“可是我就是裹足不前。大部份的時候對這樣的自己有一點生氣,但當我理解到就是沒有辦法前進的時候,也只好和自己和解,決定就先休息一下吧,然後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在那一個月裡,我沒有用VPN,於是大部份我常用的網站都連不上,Facebook當然是永遠都打不開,連gmail都是要看今天運氣好不好,運氣不好的話,半小時都還是打不開,固定收看的部落格也都看不見了。奇怪的是,這樣的不方便,也沒有讓我急著去安裝VPN,好像是想體驗這樣的生活會怎麼樣似地,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實驗。 一個月過去了,結果我讀了好多書,看了很多電影!大陸這邊的出版品比台灣便宜很多(vogue, GQ之類的雜誌都只要RMB20,大部分的書也都是RMB30左右),雜誌的種類也比台灣多好多,每次出門經過書報攤(沒錯!這裡跟歐洲一樣有書報攤!)都忍不住要挑一些沒看過的雜誌來看看。明知到了十二月也不一定會留下來,說不定又要搬家,可是我還是一經過書報攤就手癢。最讓我驚喜的是,這裡有許多藝術相關的雜誌,國外的藝術教科書的中譯本也是便宜到讓我毫不考慮就買買買。現在家裡已經堆起了一大落的書跟雜誌,雖然讀得很開心但想到到時搬家我就有點頭痛。讀了這麼多書,心中確實有很多啓發,接下來 我會好好寫下我的讀書心得的 (鬥志!) 看了很多電影,但其實不是到電影院,都是到路邊買碟(XD)。來滬兩月,至今尚未去過電影院,根據黃老闆的 不負責任 說法,大陸電影院的票價一張全票要RMB100+,比我們去過最貴的倫敦電影院還貴!加上黃老闆 趁我還沒來 砸下重資買了藍光播放機,我到上海第一天就放藍光給我看對我洗腦“你看看藍光畫質有多好,一看就

哎呀!

各位觀眾: 剛剛得知一個消息,blogger在上海也是被封鎖的 XD 天天都要用google&FB 的我,即將要面臨人生最大的考驗!! 我會試試看傳說中的翻牆軟體,希望可以順利的,持續update在上海的生活,以及補上太多該寫而未寫的文章。 請靜候佳音。 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天天也都大快樂喔! 安納熊/阿娜熊

阿公跟我說

我的阿公今年84歲了。阿公雖然一直有一些重聽,會在我跟他說“把電話拿給阿嬤,我跟她講一下話”的時候,把電話掛掉,但阿公的身體還很硬朗,四處走動都沒有問題。 幼稚園大班,快要上小學的時候,我從外婆家搬回來跟阿公阿嬤一起住。大部份的時候都是阿嬤照顧我們,可是,阿公靜靜地給我們很多愛,我一直都感覺得到。 那時候,只有我一個人讀不同的小學。從小一開始,每天早上我都是自己一個人走上大約三十分鐘的路去上學,放學了再走三十分鐘的路回家。阿公如果有空,就會騎著腳踏車或摩托車,到我回家的路上,看到我就把我撿上車,載我回家。有一次,我心血來潮,想走不同的路回家,於是自己繞到另一頭,邊走邊看,慢吞吞的前進。我突然看到阿公的摩托車出現在眼前,從一旁經過,可是太過突然,我還來不及喊阿公,阿公的摩托車就已經過了。等我回到家,阿嬤問我說“你今天走到哪裡去啦?阿公繞了好多圈都找不到你呢!”我才知道阿公騎的那麼快,是因為他找不到我心急。 阿公在家附近的同輩之中,是少數很幸運能夠接受教育的。阿公的日文很好,看日本節目的時候都聽的懂,到日本旅行的時候據說也可以跟當地的人對話。好像是國中的時候,有一次回阿公家,看到阿公的桌上放了一張紙,上面寫的英文26個字母的大小寫,還有用五十音標記的發音。當然阿公唸英文就像日本人講英文一樣,但我覺得阿公很酷,居然會想學英文。大學的時候,我曾經很短暫的學了一兩個月的日文,阿公知道後很高興,每次看到我就要問我學了什麼,還要教我兩句日文會話。但我後來連五十音都還沒背完,就已經放棄了。阿公也不再教我日文。讓我忍不住要猜想,阿公會不會曾經在心中有著“有一天要和孫女兒用日文聊天”的夢想,只是還沒有成形就已經破滅了。 大部份的時候,阿公的話不多; 阿公有種沈默的溫柔,讓人覺得很安心,很放心。 我回阿公家的時候,阿公會準備一個紙杯給我,讓我可以跟他一起喝高山茶。這幾年阿公還會一直拿出餅乾水果,要我吃一些,雖然大部份的時候,我其實吃不下或是不想吃,但我還是會意思意思拿一些,吃一些,因為我想讓阿公開心。 這兩年我在國外的時候,打電話給阿公阿嬤,或是回家看他們的時候,阿公總是會說,你一個人在國外要自己好好照顧自己,自己要好好保重。半年幾個月一次回去看他們,看到我阿公就會笑的很燦爛很開心。 今天晚上去阿公阿嬤家的路上,老爸跟我說,等一下你自己要跟阿公阿嬤報備你要去上

襪襪喵喵喵

襪襪是我可愛的貓女兒。從她才兩個多月大,還是一隻小頭小身體的大耳貓的時候,就進駐了當年我在木柵的小房間,此後我看她一路成長,從小可愛變成叛逆少女,直到今天雖然已經是歐巴桑的年紀,但襪襪靠她那張可愛的臉,總讓我覺得時間可以暫停,彷彿她一直是個帶點傻氣的叛逆少女。 兩年前出國前夕,我把她托付給油麵,我家的游小弟。我心裡一直非常感謝油麵二話不說的就為我擔起養女的責任,尤其他是個過敏兒,貓毛一多,他的老症頭就有爆發的危險,卻還是義無返顧的為我養女兒。這就是義氣! 就這麼兩年過去了,我的女兒也變成他的女兒了。 年初我到他當時的租屋處探女,襪襪一看到我就躲起來,就連我使出大絕招拿出罐頭來,她都意思意思吃兩口就快步走開。油麵說,她應該是還對你的棄養還懷恨在心。(這孩子,說話有必要這麼直嗎XD,姐姐可是會流淚的啊..)那一刻我心中閃過很多連續劇的畫面,突然之間理解了很多角色的心情,被環境所逼不能撫養自己的孩子,雖然如今孩子過的很幸福,可是認不得娘這件事還是令媽媽我很傷心的呀.. *** 那天回到闊別八個月的台灣,游爸游媽油麵都一起來機場接機。即使星期一還在巴賽隆納,前一天還在新加坡,但在坐進游爸車裡的那一刻,我就有種其實不過是出門跟朋友吃了個麻辣鍋喝了個茶然後正要搭爸媽的便車要回家的感覺,好像前一晚我也還在家裡一般。那神奇的熟悉感,那全家人都到齊的幸福和興奮,滿滿的在車子的空氣裡包圍著我們。 在美國的三缺一,在西班牙的小團圓後,我們終於真正一家團圓了。 回到家裡,走進家門,就聽見襪襪喵喵喵的聲音。這是兩年來,第一次回家就看得到襪襪,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我回家了。襪襪也在家裡這件事,讓我覺得,這團圓的幸福感已經都要滿出心頭了。 雖然接下來的這幾天,襪襪大部份的時間依然對我擺出一種“你是誰啊”的態度,但看到媽媽很開心的為襪襪梳毛,連老爸都來摸摸襪襪的那一刻,我在心底很感謝,謝謝襪襪在我不在的時候,陪伴我的家人,讓他們在每天的生活裡擁有一些小小的幸福時光; 也謝謝油麵對我的愛女不離不棄,勇敢的把她偷渡回家然後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飯(哈),此後理所當然的正式成為新家的一員。 游爸在我回家的第二天就又出差去了,我們又要等到本週末才能一家團圓。然後下週二我又要走了,不知道再下一個團圓會是甚麼時候呢? 襪襪,你要繼續盡忠職守,好好的替媽媽我彩衣娛親喔。乖

巴賽隆納餐廳推薦 Restaurant recommendations in Barcelona

漫長的整理打包過程中,有太多東西我沒有辦法留下。包括黃老闆累積了一年/我們一起累積了半年多的餐廳名片。 想了又想,最後我把這些名片過濾後,整理成一個spreadsheet,裡面紀錄了這些日子裡我們常去或是去過蠻喜歡的餐廳,以及這些餐廳的地址電話。在這個過程裡,拿起每一張名片,我都像是跌進片段的過往時光裡,看見了那天桌上的菜色,聽見了餐桌上的笑話(怎麼好像靈媒XD),想起了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這些收藏著我們美好回憶的場所,希望它們也能讓去旅行,去生活的人們創造更多的美好回憶。 名單在此 During our 1.5 year/ 8 months stay in Barcelona, we've collected a bunch of business cards from those restaurant we like ( or went pretty often). I put the info of restaurants in a spreadsheet. Hopefully, this spreadsheet gonna help people create more wonderful memories in BCN. Here's the spreadsheet.

再見。我愛的。我的愛。巴賽隆納

這是我兩年裡第N次搬家了。 搬家前的整理和打包,我是越來越駕輕就熟,但是對於離開熟悉的生活這件事情,卻始終沒有辦法,像想像中那樣冷靜又清淡的姿態轉身走開。 在巴賽隆納的最後一晚,為了把黃老闆的累積兩年的case縮減到最少的量帶走,我們一起徹夜奮戰。睡不到兩小時,清晨六點多被鬧鐘鈴聲驚醒的我,看著窗外還暗著的天色,頭昏昏地突然搞不清楚到底身在哪個時空。呆了好一會兒,才突地跳了起來,檢查所有的房間,把行李箱封了起來。黃老闆拿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向下移動的同時,我負責再檢查一次所有的房間(卻還是漏了一雙夾腳拖..)。看著曾經擺放著我們的生活的空間,乾乾淨淨的什麼痕跡都沒有了--角落的買菜車,桌上的螢幕,廚房裡的榨汁機..通通都不在了,感傷就這麼狠狠地推了我一把,淚水在眼角打轉。 即使這一幕我已經熟悉的不能再更多,在 70 Pacific St, 在 Amigo 17, 我都是這麼樣看著空空的房間,帶著眼淚向為我遮蔽了一段風雨的房間獻上感謝。再怎麼不捨,再怎麼感傷,時間到了飛機還是要起飛,總是得狠下心來把門關上轉身走開。 但這一次不同。這次是真的要跟我愛的,我的愛,巴賽隆納說再見了。這個我懷抱著很多年的夢想然後終於來到的城市,這個累積了我十個月的歡笑和淚水的城市,這個走在陽光下微笑就會在嘴角綻放的城市,這個讓我們離開了都要背著滿滿的鄉愁往前走的城市。 但這一次不同,開向機場的計程車上Sean坐在我身邊。我們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很用力地,我睜開被淚水模糊的雙眼要看見這曙色中我們愛的城市,每一個街角,每一處街景; 心裡酸酸的難受地不得了的時候,轉頭就看見Sean的微笑和他眼裡的溫柔。 這一次不同,這個城市我愛它特別多; 這一次不同,我身邊還有一個我愛的更多的我的愛。這一次我不用再一個人往前走,有你牽著我的手和我一起,我可以害怕也可以勇敢。

在MIT/Boston不可錯過的n件事

暑假已經接近尾聲,雖然今年秋天,我不會再回到Boston,但我很想跟還在Boston的朋友們分享我在MIT一年半多的生活裡,印象最深刻最精彩的事情!希望可以讓大家新的學年,創造更多精彩的回憶。 秋天: 1. foliage trip-- White Mountain or just take a walk along Charles River or at Boston Common.新英格蘭的秋天黃紅相間的楓葉美不勝收,一定要給自己一些時間,感受一下秋天的美麗。 2. Bean Town Jazz Festival: Berkley music school每天秋天(九月)都會在Mass. Av. & Columbus Av. 交叉口舉辦Jazz Festival, 同時會有三個舞台演出。找幾個好朋友,一起在週末午後,曬太陽.野餐.聽爵士樂...快樂真的可以很簡單。 3. Apple Picking: 大約在十月左右,Boston 附近有好幾個場地可以採蘋果。在蘋果園裡的梯子爬上爬下,採一大袋蘋果回家吃/送人,還有在蘋果園裡買新鮮的apple cider喝,對你的健康一定會自我感覺良好。 4. Halloween at Salem: Salem 是波士頓附近的一個小鎮,當年曾經是witch hunting 最激進的地方,如今卻靠女巫魔法吸引觀光客來訪。萬聖節前後。大批扮裝的人們會湧進這裡歡慶萬聖節,萬聖節當天還有電視台會實況轉播Salem街頭萬頭鑽洞的景象。雖然萬聖節氣氛很濃厚,但也要注意安全,小心搭火車的時候人群推擠。 5. Halloween pumpkin carving: 萬聖節另一個重頭戲是刻南瓜!Sydney Pacific就會有辦pumpkin carving的活動,每年都會有人刻出讓我很驚歎的想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南瓜。 6.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波士頓交響樂團可是享譽國際,MIT的學生可以在每年交響樂季開始前,到Symphony Hall憑學生證領取一張college pass. 上網登錄你的email or mobile number,每個禮拜都會收到當週可以免費領票的音樂演出場次。我還曾經拿到第一排的票,看見可愛的指揮激動到漲紅了臉,小提琴手頻頻擦汗這些小花絮,都讓交響樂更有了感染力。交響

倫敦大進擊: Notting Hill (Portorbello Road) Antique Market, Blood Brothers and ...

圖片
睡到自然醒的星期六下午,理所當然的無法去任何郊區的景點,所以我們決定繼續快樂又輕鬆的路線來過這一天。(有哪一天不是這樣過的嗎?) Laura帶我們去吃超好吃的pho(很抱歉我找不到名片,但我確定是在Huxton站附近的越南街上)。是一個好吃到讓我沈默不語,埋首在大碗公裡說不出話來的超好吃酸辣pho。開心地吃飽飽後,我們就出發到Notting Hill的 Portobello Road, 去逛 The World's largest antique market (according to its website) 走出Notting Hill Gate 車站,其實根本不需要看地圖,只要跟著人群走就可以找到Antique Market. 這條街上的房子都漆成粉紅,粉藍,粉黃,粉橘之類的顏色,連成一排真的是太可愛,好適合antique market這樣的主題。 因為到的時間晚,已經有好多攤子在收攤了。但還是看到很多有趣的東西。 像這個賣老相機的攤子。各式各樣的老相機擺在一起,好吸引人。 還有這個舊書攤。舊書隨興的擺滿了書架,彷彿是某個博學多聞老教授的書房。 在西班牙住久了,非常習慣身邊的人聽不懂我說的話,於是總是放聲的說些五四三的我,在經過一個小攤子,看到一個小狗瓷像的時候,不自覺的說出:“哇!這隻狗看起來就好衰喔!”的評語,視線往上移,正好跟那“一臉長得就是聽的懂中文”的亞裔女老闆四眼相接......實在是太糗了,我默默的,眼神飄開後快步逃走。 除了賣古董,這附近的街裡還藏著一間專賣食譜的店。我們跟著Laura進了書店,裡面有好多素食食譜,看起來好看又好吃!其中有一本食譜,打開來看到裡面的圖片,赫然發現是09年第一次到London時,Raymond帶我們去吃過的 Ottolenghi ! 看了書,跟Laura一聊,才知道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也才知道當年我多好運,第一次到倫敦就吃到這家好店。當年去的是在Angel的分店,光是經過櫥窗,看到那五彩繽紛的菜色,就已經讓人食指大動;整間店的室內空間既舒服又充滿了設計感,有緣再到London我一定要再去!Ottolenghi還出了好幾本食譜書,等我們塵埃落定,確定要定居(有可能嗎?)的城市後,我計畫要買一本來動手做做看。 另外附上幾張這天在散步途中隨手拍拍,個人覺得很幽默(我一看到

倫敦大進擊:Churchill War Rooms

圖片
這次到倫敦,黃校長原本想要到倫敦近郊小旅行,看看Bath & Stonehenge 。我對於stonehenge非常感興趣,但最後因為火車票貴到一個嚇到我們(50 pounds per person),加上天氣一直都很溼冷(我連皮衣都用上了,房間裡還在開暖氣,跟去年夏天的天氣真是天壤之別),大家每天都無法自己的睡到自然醒,所以很幸運的,在週末睡到自然醒無法到stonehenge的下午我們終於去了 Churchill War Rooms! 三月底到London,在Webminister地鐵站裡看見了Churchill War Rooms的海報,當時正從柏林回來沒多久,對於二戰的訊息很有fu,我們便想說下次來倫敦一定要去看看。Churchill War Rooms位在St. James Park附近,它的入口還故意堆了沙包,製造出戰時的氣氛,而且相當隱密,沒有事先查好位置或是有smart phone在手,真的很容易錯過。它是倫敦少數收費的博物館,學生票也要13 pounds左右,但真的走完一圈,我們都覺得很值回票價。 Churchill War Rooms 包含兩個部份:Churchill Museum and Cabinet War Rooms.1939年9月1號,德軍入侵波蘭,隨後法國和英國便向德軍宣戰。1940年5月,Churchill成為英國首相,建造了這個地下堡壘,在此領導英國對抗德軍直到最後的勝利。在這個位置建造Cabinet War Rooms,其實是“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的險棋,但確實在德軍持續轟炸倫敦的日子裡,Cabinet War Rooms始終都沒有受到轟炸,最接近的是有一顆炸彈投到了附近的St. James Park 長期在地下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事情。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室內禁煙的規定,加上戰時大家情緒都很緊張,War Rooms的工作壓力又很大,根據當時在Cabinet War Rooms工作的人們說,整個地下的辦公室,大概只有個位數的人不抽煙,其他的煙槍們幾乎都是一根接一根,地下的空氣已經相當不流通了,加上這大量的二手煙,空氣過濾系統的濾網即使兩天就更換一次,還是滿滿的灰塵煙灰非常嚇人。另外,由於在地下工作曬不到陽光,許多人都得了與缺乏日照有關的疾病,還必須接受日照治療。這是一個非常機密的機構,許多工作人員都對家人隱藏工作地

倫敦大進擊:Imperial War Museum

圖片
圖說:二戰時潛水艇上的馬桶的操作說明---If you did not follow the flushing instructions correctly on a submarine toilet then its contents could end up being fired back all over you. 如果你不遵守潛艇上馬桶沖水的操作指示,馬桶的內容物可能最後會噴的你滿身都是!但一旁的操作說明超長,沒有耐心的人或是有閱讀障礙的人恐怕難逃被屎尿噴滿身的命運啊! 挑戰連續寫30天blog的目標沒有完成,倒是先停擺了30天...最近晚上都睡不好,因為Jessica每天都在敲木魚催我寫blog,哈哈!我都聽到了!!這30天裡又發生了好多事,又去了好多地方,time flies,真的是要對抗自己的惰性,好好紀錄每一天才是呢。 讓我把時間倒轉到三十天前,回到倫敦的現場。 這兩年多來,每次去旅行,不管去哪裡,我都會想至少挑個美術館去看看。雖然倫敦還有好多的美術館我想去看看(尤其是Tate跟Saatchi Gallery),大英博物館和National Gallery也好想再好好的看過一次,但是這一次到倫敦,突然有一種“是時候該看看其他的東西”的心情,於是很難得的一間美術館都沒有去,心情卻也相當的輕鬆,或許喜歡的東西過了頭,變得非做不可的時候,也是一種負擔吧。 這一次,我們去看了兩個很特別的博物館 Imperial War Museum 還有 Churchill War Rooms 。 我對戰爭或是軍事這一類的主題,過去其實並不特別感興趣,直到三月拜訪了柏林,這一座圍繞,並且擁抱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與遺跡的城市,過去在歷史課本裡看到的資訊,或是電影裡看到的情節,突然之間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讓我的目光完全無法轉移的看見傷痛的痕跡,才驚覺我對這個世界的歷史真的瞭解太少,也對於不同層面的的各地的歷史開始好奇了起來。 其實上次到London黃校長就想去Churchill War Rooms,但因為時間不夠,沒有辦法成行,這次我們出遊的第一個行程就直接鎖定Churchill War Rooms,但因為我查錯地址,誤打誤撞反而到了Imperial War Museum。到了的時間已經有點晚,如果再殺去Churchill War Rooms恐

倫敦大進擊:Woman in Black / 文興酒家 four seasons

London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可以列入“不用帶地圖也可以知道怎麼走,哪裡有東西吃”的城市。每次來到London,都是有任務在身,從來就不是單純的觀光行程。 本番來到London,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親。跟黃老闆一起關心妹妹在倫敦生活可好,也跟我們MBA的朋友們見見面。(耶!!要跟Claire見面了!)我們好像是在收集倫敦的機場似的,這次又來到新的機場Stansted; 但今天先是飛機boarding delay,又 延後起飛;從機場到市區的bus又塞了一大段,等到我們終於見到Laura已經是離開巴賽家的七個多小時後的事了...一路上看到許多年輕的背包客的我們,不禁感歎,我們真的已經不再青春了,光是今天這番舟車勞頓,就已經累得要命;對現在的我來說,連背著Macbook Pro出門都已經覺得重到不想走路,真的是沒有辦法想像再像從前那樣背著大背包去旅行啊。 也是因為這樣,我們討論起了,如果再年輕一次,再回到過去,我們會希望人生有何不同呢?我想了一下,雖然年輕的時候犯了很多過錯,做了很多蠢事,但也是因為這些嘗試跟錯誤,我才能成為今天的我吧。所以,我想我還蠻坦然蠻享受我目前為止的人生,即使再來一次,我也不打算改變些甚麼。而且,比起改變過去,我更期望自己可以每一天都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刻;這樣的生活態度,累積下來的人生,必定是會豐富又多彩多姿的吧! 回到London的話題,今天走在街頭再次對London的時尚致上我最高的敬意。倫敦街頭實在太多人好潮好有型啊!在巴賽久了,常常覺得巴賽隆納的人最潮,但到了倫敦街頭,就會覺得他們也真的是很會搭配,只不過是不同的風格罷了。如果說巴賽的路人看起來都像Zara櫥窗裡的模特兒,倫敦的路人常常讓我覺得有種Urban Outfitters的模特兒走上街頭的感覺。我也很喜歡他們一些很具衝突感,但有龐克搖滾,有點兒叛逆的青春味的造型。 今天的行程很簡單,只有看了一齣劇" Woman in Black "跟到我的最愛“ 文興酒家 “吃飯。 Woman in Black是一部舞台劇而不是musical,是帶有恐怖氣氛的懸疑劇,有一些很有趣的舞台效果,跟我們上次來看,超級喜歡的 The 39 steps 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整體來說,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the 39 steps,可能因為是喜劇又真的很好笑!只是,英國腔還是我看

A to Z

圖片
今天下午前往Rebaja一級戰區Passeig Gracia的路上,發現了這棟大樓上的"A to Z"! 怎麼可以不拍下來做紀念!

散步:Via Laietana

圖片
走在巴賽隆納的街道上,不管是新市區或是舊市區,只要抬頭看看身旁的建築物,總是會有許多驚喜。初來乍到,只聽過高第的我,以為經典的建築都在Passeig Gracia上;直到開始了城市散步,才發現巴賽處處都有美麗的建築,處處都充滿了設計感。偶然發現優雅矗立著的附近的大樓,原來是建在1892年,裡面的住戶依然不時走到陽台晒曬太陽。城市的建築史就存在人們的生活裡。或許加泰隆尼亞人的美感就是因為他們得天獨厚的住在這美麗的城市,耳濡目染,下一個世紀再出一個高第或是達利也是很理所當然的。 最近經常在Via Latietana上走動,看見兩個有趣的街景。 一個是今天晚上經過一間旅館Ohla,我突然發現面對Via Latietana的那一面外牆上有好多一顆一顆的東西。 (就像下面的照片,只是晚上看起來比較模糊) 我:你看那棟建築好奇怪,外面一顆一顆的不知道甚麼。 黃老闆很驚訝的回我:甚麼,你不知道這個Ohla Hotel嗎? 我:不知道耶,以前都從騎樓經過,只覺得裡面的bar跟餐廳設計感很棒。 黃老闆:來來來,我帶你去看一個東西。 過了馬路,繞到旅館後面,我看見了旅館的後牆全都是眼球! 原來這是一個以眼球為主題設計的旅館。雖說是很有創意,主題性很強,但我站在那整面都是眼球的牆面前,只覺得很毛很不自在... 也是看到那面牆,才想起以前黃老闆好像就已經寄過這面充滿眼球的牆的照片給我,但我不記得這面牆就在巴賽隆納。看來我也是真的很需要銀杏了...XD 巴賽隆納晚上,大部份的建築物都會打燈,所以在夜裡城市依然美麗,還有一種非常寧靜的氣氛。同樣是在Via Laietana上,在靠近Cathedral的廣場附近,有一段羅馬帝國遺留至今的古城牆,前面立了一個不知道是哪位名人的銅像。昨天晚上經過,發現打在銅像上的燈,正好把影子也打在後面的大樓上了-- 看到的時候,總覺得那騎著馬的銅像已經跳上大樓了,正準備要離開... 還是別走吧!Barcelona這麼美,你走了一定會得思鄉病哪! 註1: 照片來自http://theverybestofspain.wordpress.com/ 註2: 照片來自 http://www.panoramio.com/photo/48310685?comment_page=4